明揚天下

何昊遠

歷史軍事

  崇禎十六年,壹個真正的亂世:如雨的馬蹄,如雷的吶喊,如註的熱血。中原慈母的白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135章 亞歐分界線

明揚天下 by 何昊遠

2018-7-26 10:35

  裏海北岸,浩瀚的欽察大草原綿延至此,綠草如茵,野花遍地,壹派生機盎然。
  發源於烏拉爾山脈南部烏拉爾河,滔滔南流而來,註入裏海,全長四千八百裏,是世界第四大內流河,它與烏拉爾山脈壹起,同為亞、歐兩洲的分界線。
  而秦牧劃定的大秦邊界中,也把烏拉爾河當為了界河,河流以東,將全部納入大秦的版圖。
  不過,要完成大秦皇帝的這個偉大的計劃,還需要壹次次血與火的洗禮。
  此刻的烏拉爾河邊,集結了哈薩克中帳、小帳以及奧斯曼帝國的大軍,共計九萬人馬。
  奧斯曼大高加索總督亞瑟流斯站在阿特勞城頭,望著城外滔滔南流的烏拉爾河,目光幽冷,他身後高高飄揚著壹面星月旗,那是奧斯曼帝國的標誌。
  哈薩克中帳布特爾汗早已等得不耐煩了,從去年深秋,他被迫匆匆放棄自己的領地,壹路西奔來到裏海北岸的小帳。心裏無時無刻不想著收復自己的領地。
  布特爾汗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了亞瑟流斯身上,幾次三番催促,奈何亞瑟流斯卻忙於國內的政治鬥爭,以冬季不宜作戰為由,遲遲不肯出兵找秦國人決戰。
  這壹年,奧斯曼帝國內部發生巨大的政治風暴,攝政的太後,也被為蘇丹皇太後的柯塞姆被刺殺而亡,奧斯曼帝國的女權時期宣告結果。
  在亞瑟流斯等多名總督的支持下,時年七十五歲的科普律魯·穆罕默德·帕夏出任奧斯曼帝國的大維齊爾。
  大維齊爾是蘇丹以下最高級別的大臣,相當於宰相的職務,擁有絕對的代理權,原則上只有蘇丹才能解除此權。
  大維齊爾持有帝國印章,相當於大秦的禦璽,能召集所有維齊爾參與國家事務,會議舉行的地方叫“庫巴爾提”(圓穹下),位於奧斯曼的托卡比皇宮。
  現在奧斯曼帝國的哈裏發還小,大維齊爾的權力超越了首相,實際上與攝政王相當。整個帝國都操縱在了大維齊爾科普律魯·穆罕默德·帕夏手上。
  科普律魯·穆罕默德·帕夏是壹位激進的保守執法者,他極力想恢復了中央權力及帝國的軍力,其子科普律魯·法奇爾·艾哈邁德是他的政策的具體執行者。
  可以說科普律魯家族真是壹心想重振帝國軍威,加強中央集權的。這也是科普律魯家族能得到亞瑟流斯這些總督支持的原因所在。
  毫無疑問,現在,帝國新的執政者需要壹場酣暢淋漓的勝利,以加強自己的威望,以鞏固國內的政治局勢。
  所以,這次不用布特爾汗催促,亞瑟流斯也決定全力出擊,給秦國人致命壹擊。
  九萬大軍集結完畢,在阿特勞城下鋪開二三十裏,浩浩如滔,壹望無際。戰馬嘯嘯,刀槍映日,軍容之盛,看得布特爾汗等人蕩氣回腸,熱血沸騰。
  傳令的騎兵飛馳不斷,偵察的哨擦把秦軍的情報不斷傳回來:“報告總督閣下,秦軍已經越過圖爾蓋河,正向穆戈賈爾山而來。”
  “來得好,傳令,全軍出發!”
  隨著亞瑟流斯壹聲令下,傳令兵飛馳而出,角號聲烏烏響之不絕,九萬大軍開始慢慢動起來,蹄聲轟轟,旌旗遮日,聲囂天外。
  ……
  李定瘦了不少,整個人顯得更精幹沈著了。
  他這個冬天並沒有閑著,欽察大草原的冬天雖然很幹冷,但很少下雪;
  秦軍有整套的裝備,手套面罩,裹得嚴嚴實實,冬地裏行軍只露壹雙眼睛在外。
  入冬前他派人南下聯絡蘇謹,雙方壹南壹北,相向而行掃蕩欽察大草原,俘虜了大量的哈薩克牧民。
  不過畢竟有敵人的大軍在裏海邊虎視眈眈,李定不能不有所顧忌,未能大舉南下,而蘇謹的主力為了防範薩法維帝國,也不能全力北上,是以,未能勝利會師。
  不過,螯拜率領的主力已經到達秋明,雖然還沒有合兵壹處,但雙方已經可以保持緊密的聯系,也算是會師了。
  螯拜手下足有35000鐵騎,正在向李定靠攏。而這35000人馬是亞瑟流斯等人尚未發現的。
  李定已經派人向螯拜迎去,讓他註意隱藏行蹤,這次,李定決定給敵人壹個巨大的驚喜。
  在茫茫的大草原上,往往百裏難見人煙,壹支軍隊有時連自己都會迷路,要隱匿行蹤,那真不是什麽難事。
  奔騰的戰馬上,阿爾斯楞將左手食指勾起,放到嘴裏壹吹,壹聲尖銳的哨聲直透雲霄,湛藍的天空中,壹只金雕展翅翺翔,發出嚦嚦清鳴,扇動那寬大的翅膀向西飛掠而去……
  這種金雕,不光是阿爾斯楞有,螯拜那邊更是多達七只,它們飛翔於天空之中,就象壹架架偵察機,比壹般的偵騎快捷得多,而且偵察的範圍也大得多。
  草原並非總是壹平坦的,有些地方起伏如浪,有的河流如帶,有的沼澤密布,有的叢林茂盛,有時山嵐橫垣。
  地上的偵騎偵察起來很費力,有這些天眼在,大軍周圍無論是普通的牧民還是敵軍,都難以逃過偵察。
  “大將軍!大將軍!”
  遊擊將軍李渭帶著上百輕騎,翻過向西北面的山坡飛馳而來,李定與都僉事余興國勒停戰馬在幾株松樹下等著,身後是兩萬鐵騎轟轟行進著,帶起煙塵飛揚。
  李渭打馬沖到李定前方十來步,才翻身下馬,把韁繩扔給親兵後,壹臉興奮地走上來說道:“大將軍,末將仔細察看過了,羅姆套的地形非常適合……”
  李渭說著蹲下身來,用手馬鞭的柄在地上壹邊劃壹邊解說:“大將軍,這是裏穆戈賈爾山,居西,這裏是烏爾蓋河,居東。越往北,山與河之間的夾角越窄,其中在羅姆套壹帶,山與河之平的寬度紅為三十裏,屬於起伏不定的丘陵,還有壹片壹片的松林。在羅姆套南面十裏,還有壹面湖水,周圍遍布沼澤,只有左則三裏寬的地方可通過。”
  草原上其實地形挺復雜的,如果是三幾千軍隊作戰,要找個伏擊的地方不難,但哈薩克與奧斯曼聯軍足有九萬之眾,伏擊的地點就不好找了。
  地域太狹窄,人家多數會派壹股人馬進去,主力留在外頭,也就談不上什麽伏擊了。地域太寬,視線開闊的地方,那更難以伏擊。
  看著李渭畫的圖,聽著他的解說,李定也覺得這地方確實不錯;
  他只有兩萬人馬,其中只有五千人裝備了步槍和火箭溜,這五千人馬是漢軍,是當初秦牧在賀蘭山下讓李定從幾萬大軍挑選出來的。
  其他的大部分都是蒙古族士兵,是按抽丁的方式,從蒙古各部抽出來的,為了能控制這些蒙古士兵,是不可能給他們裝備步槍和火箭溜的。
  而敵人足有九萬之多,而且都是機動力極強的騎兵,壹但決定,戰場可能會拉開二三十裏寬,五千裝備火器的秦軍能顧及的地方非常有限。
  考慮到這些因素,李定才決定打伏擊戰,這樣不但能把秦軍火器的威力發揮出來,而且螯拜那35000人馬突然殺出,也才能獲得最大的戰果。
  “既然如此,那就這麽決定了,就把敵人引到羅姆套去,在此決戰。來人,立即去聯絡螯拜,讓他盡快趕到羅姆套埋伏。”
  “喏!”
  都僉事余興國說道:“從路程上算,螯拜將軍的兵馬要趕到羅姆套,至少也要三天時間,而且趕到之後,需要休整壹日,算下來,咱們就得帶著敵人的大軍再兜上幾天才行。”
  李定點頭道:“確實如此,最後如何引誘敵人的大軍入伏,這才是重要,大家有什麽好計策嗎?”
  敵人也不是傻子,想引誘人家九萬大軍入伏,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最後能辦到嗎?
  其實就連李定心裏也沒有十足的把握。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