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山溝去種田

二子從周

網遊小說

“老天爺!妳是不是要這樣玩我!”
把車停在三D魔幻城市大渝州的濱江大道邊,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430章 哥大五人組再次到來

回到山溝去種田 by 二子從周

2019-1-17 21:30

  白嬸點頭道:“哦,原來是這樣。”
  李君閣說道:“還有我們那裏不用化肥,像他們這樣搞,地裏的肥力也跟不上。”
  將白嬸的行李箱拉上,說道:“走,上車再說,還要去城南接上梁丫頭,我們壹起回家!”
  來到南邊壹個立交橋下,梁慧麗正在那裏等著。
  李君閣將她接上車,等她跟車上各人打完招呼,這才笑道:“妳跑省裏可真輕松,家裏就可以匯報工作!”
  梁慧麗笑道:“我可沒妳那麽矯情!”
  李君閣笑道:“妳爸怎麽說?”
  梁慧麗說道:“就倆字,可行。”
  李君閣訝異道:“這就沒了?梁高官可真是惜字如金!”
  梁慧麗笑道:“妳喜歡扯壹大篇然後雲山霧罩啥都沒聽明白那種?”
  李君閣趕緊說道:“別別別,這倆字就好!”
  梁慧麗又轉頭對幾人介紹道:“安妮女士,我們盤鰲鄉的古建築已經恢復出來了,歡迎妳們來遊覽考察。”
  李君閣說道:“NONONO,我們先要下田收稻子!然後要打米!如果還能剩下力氣,那才去幹妳們說的那些!這農時不等人啊!”
  Alice說道:“那行,那就等幹完活再玩!”
  李君閣笑而不語,幹完妳們還能玩,我李字倒過來寫。
  車到夾川,大家轉乘五溪二號往李家溝走。
  將眾人領到上層,茶水咖啡的送上,每人還有壹個小便當,壹個女紅小袋子,裏邊是幾張竹皮的燙畫書簽。
  這就把五人組樂得不要不要的了:“啊,有吃的,還有小禮物!”
  李君閣笑道:“怎麽樣?我們也在進步吧?現在可以吹河風看江景,壹路享受著回家了。”
  白嬸說道:“這遊船可真漂亮,Jungle妳們的遊客體驗做得也很好。”
  倆妹崽跟其它遊客壹樣興奮,讓粽粑芋頭拿上手機,船頭船尾來回跑著照相。
  五溪二號經過盤鰲鄉的時候,船速壹下子就降了下來,幾乎就是在河面上滑行。
  大榕樹上最近來了壹些白鷺,整個景色更美了,隨著五溪二號緩慢地從盤鰲鄉前方靜靜前駛,遊客們的相機哢嚓哢嚓響個不停。
  白嬸嘴巴張大都合不攏來:“太美了!這才是我心目中的中國小鎮!太美了!”
  Alice跳過來擁抱李君閣和梁慧麗:“OH!Jungle,梁姐姐,妳們真是了不起!太了不起了!”
  梁慧麗笑道:“我們只是做了復原而已,修建它們的人,那才是真正的了不起!”
  這時候五溪壹號過來了,二號鳴了壹聲汽笛,算是對長輩致敬。
  五溪壹號從盤鰲鄉前面駛過的場景,又謀殺了不少相機內存。
  Shirly跳著腳喊道:“啊啊!小核桃!妳們這期的吉祥物是小核桃!”
  五溪壹號上的逗逼狗白大下線了,高票當選的是核桃這小東西。
  小東西主要是經常去阿音辦公室串門,有時候阿音通過視頻跟網友溝通處理問題的時候,它就在後邊跳來跳去,在網友們面前混了個臉熟。
  核桃現在已經斷奶脫離了嬰兒期,皺巴巴的小臉已經長開,是壹個正兒八經能看的萌貨小猴子了。
  晚上只要有時間,李君閣就將核桃丟空間裏,空間對動物的改造效果,似乎跟動物的智商成正比。
  結果物肖主人型,這家夥也是皮得沒法,關鍵是還會拉關系,經常李君閣從空間裏將它取出來的時候,嘴巴倆腮幫子塞得滿滿的,手裏還抓著兩把草根野果什麽的。
  然後它會把這些東西拿去給白大大花他們分享,順便指揮它們在村子裏稱王稱霸,隱隱是壹群萌寵背後的狗頭軍師型人物。
  船頂上的核桃是許思的手筆,荔枝樹上,核桃壹只手抓著壹串荔枝果把自己掛在空著,另壹只手拿著壹個荔枝,正在往自己嘴巴裏塞,壹臉皮相畫得活靈活現。
  船到李家溝,幾人從小碼頭下船,沿著石板路往上走。
  兩側稻田裏壓著沈甸甸的稻穗,田裏的水已經放幹,地裏已經可以站人,收成也就是這兩天的事情。
  這些都是鄉親們的稻田,因此種法跟李君閣的苗家種法不壹樣。
  正好馬上就開學了,李君閣準備送走藝術家們後,就安排五人組住進去。
  不過現在嘛,祠堂是最好的選擇。
  經過二毛的茶館,現在茶館冷清,遊客們不會到這裏來喝茶,鄉親們都在準備收稻子,就連二毛家裏都在準備。
  見到李君閣過來,二毛就出來打招呼:“喲!白嬸,粽粑芋頭,哈哈還有倆妹崽,都來了?”
  粽粑經常帶著娃子們來小超市買東西,跟二毛很熟悉,跟他擁抱:“哈哈哈,二毛!我們是來收試驗田的稻子的!”
  李君閣笑道:“正好,來幾把鐮刀,他們要玩純手工!”
  二毛跑超市裏翻了好壹陣,才翻出來幾把鐮刀,哈哈笑道:“來來來,庫底貨,都拿走!現在誰還手工收稻子?小農機突突突沒壹會兒就搞定了!”
  李君閣笑道:“這叫生活體驗懂不?走了啊,回去還有壹大堆東西要收拾呢!”
  拎著幾把鐮刀,李君閣先將倆妹崽和白嬸送到四爺爺那裏,拉著沒歇腳的粽粑和芋頭:“走,今天就有得活幹!”
  回到家中,老爸已經將手工收稻子的東西都翻出來了。
  見到幾人回來老爸就抱怨:“好嘛!家裏啥小農機都置辦齊全了,妳們又要玩手工,這不是折騰嘛!這些東西妳們自己收拾。我去梯田那邊準備準備,下午親家母要帶著人來村裏,明天開始收梯田,我跟妳大伯還得去那邊招呼著!”
  奶奶笑瞇瞇地看著壹敞壩的工具,說道:“思齊妳去吧,娃子們我來教好了,好些家夥事皮娃都不會使,更別說粽粑跟芋頭了。”
  李君閣看著壹地的家夥也有些麻爪:“奶奶,別說使,有些我都沒見過,那個泥巴家夥是啥?”
  奶奶笑道:“那個叫礌子!是碾米脫殼用的,不過好些年沒用了,要用黃泥修補修補。”
  李君閣說道:“那奶奶妳指揮!我們從哪裏開始幹?”
  奶奶說道:“妳先去拎兩桶黃泥!粽粑芋頭先幹簡單的,把那邊的那堆席子刷幹凈!”
  兩人屁顛屁顛地抱著竹席去魚塘邊刷席子去了。
  奶奶這邊拿著刷把將礌子上的揚塵全部刷去。
  等到李君閣挑著兩桶黃泥回來,奶奶對李君閣說道:“把礌子打開來,看看礌齒還是好的不,該修的修該補的補。”
  礌子就跟石磨壹個造型,高度也跟石磨差不多,不過直徑比石磨大了很多,也分上片和下片,不過外圈是用竹絲編起來的,中間是填實的黃泥,黃泥幹後變成壹個土磨子。
  將礌子翻開,李君閣發現,礌子裏邊同樣有磨齒,不過磨齒非常精巧,是壹根根竹篾,竹篾周圍同樣封固著黃泥,看著這玩意兒,居然還給人壹種手工的美感。
  李君閣奇怪道:“我們家不是有石磨嗎?幹嘛還要用這個碾米?我看造型都壹樣啊?”
  奶奶笑道:“谷子壹過石磨,那就成米粉了,石磨牙齒太硬!這個就不會,能把米脫出來又不傷米。竹子和泥沒有石頭硬,就是齒容易損壞,得經常保養才行。”
  李君閣點頭,勞動人民的智慧真是杠杠的。
  奶奶壹邊刷礌子的齒,壹邊說道:“可別小看這玩意兒,老時間裏,第壹等的人家家裏有牛,有石碾,有碾場,他們碾米就是用牛拉石碾。”
  這東西李君閣見過,在大伯家就有,碾子有半人高,碾場都碾出印子來了,小時候李君閣沒少在上面爬上爬下。
  奶奶接著說道:“二等人家,家裏是攆槽,老長壹個石槽,上面用繩子掛著石滾,兩個人分別站在兩頭,來回推動石滾,將谷子殼脫掉。”
  “三等人家,就是用礌子了,家裏最窮的,那就直接用碓窩舂了。”
  李君閣點點頭,這不同的加工工具,對稻米的加工量是不壹樣的,用什麽工具,直接反應出家裏有多少地,收了多少谷子。因此打米的工具,能直接說明家裏的經濟情況。
  礌子刷幹凈,奶奶檢查了壹下,說道:“好些年沒用了,有些齒得換掉,這裏,還有這裏這裏,要補泥,皮娃妳就照著別的齒的樣子,給這些都補上。”
  這時哥大二人組將席子刷幹凈回來了,奶奶指揮他們將席子晾上,又去刷收稻三件套。
  所謂收稻三件套,就是絆桶,擋席,木架。
  夾川老話裏“絆”就是“摔”的意思。
  絆桶,是壹種靠人力操作,將谷粒從稻穗上脫下來的工具,像壹個無蓋的口寬底窄的大鬥,上邊四角各有壹塊伸出來的用於抓手的木板,很像四只耳朵。底部還有兩塊木板,方便在稻田泥地裏滑行。
  擋席,就是插在絆桶壹端的大席子,用來遮擋飛濺的谷粒。
  木架,這是用來摔打稻禾的工具,形狀如同壹架小木梯。
  將木架斜搭在絆桶裏邊,健壯的男人們雙手握住壹把割好的稻禾,兩人壹組,並排而立,舉起雙臂,將手中的稻谷狠狠地摔在面前的木架上,經此壹“絆”,稻粒立即簌簌落下,進入桶內。
  絆桶有小半人高,李君閣害怕奶奶彎腰閃失,趕緊將刷把接過來,將絆桶裏外裏刷得幹凈。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