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工業化就從後宮開始吧!
活埋大清朝 by 大羅羅
2022-8-21 10:22
大波玲被朱和墭的話問的有些發楞,合著妳大晚上不睡覺,居然在琢磨選秀納妃的事兒!
不過大波玲就是大波玲,對朱和墭絕對有求必應!
她當下就點點頭道:“阿炮,妳後宮當中的女子的確是少了壹些……姑姑聽說江南頗多佳麗,不如就讓姑姑為妳選上二三十個美女,以充實後宮吧!”
真是貼心啊!
雖然朱和墭不是這個意思,但是大波玲的話還是讓他的心頭暖暖的,能這樣對自己的女人,大概也只有大波玲壹人了吧?
他感慨了壹會兒,又對大波玲道:“二三十個怎麽夠用?”
“那就……”大波玲楞了楞,馬上就加碼了,“那就選壹百個!”
朱和墭還是搖搖頭:“不夠,不夠……”
這身子受得了嗎?
大波玲都有點擔心朱和墭了,不過她還是咬咬牙道:“二百……”
她看了眼朱和墭,昏暗的燭光下,壹張兇巴巴的面孔上,似乎布了壹層陰雲,真是讓她難以拒絕啊,於是她又加了碼,“那就三百個,不能再多了!”
“好吧!”朱和墭點點頭,笑了起來,“姑姑,我聽妳的……就先選三百人!姑姑,妳來幫我選!”
“嗯。”大波玲點點頭,“姑姑壹定幫妳好好選。”
朱和墭笑著道:“姑姑,那我就說壹下條件吧!”
大波玲道:“好啊,說吧,我記著。”
朱和墭說:“第壹,年齡不要太小,最好能有二十多歲,寡婦尤佳!”
“啊……”大波玲有點哭笑不得啊,這條件怎麽是照著自己來的?“胸懷”是不是要寬廣壹點?身子是不是要豐腴壹些?是不是還要有點武功,能陪妳練拳?這樣的條件,要選三百人可有點難度啊!
朱和墭接著又說:“第二,這些女子至少要精通養蠶、繅絲、紡織、印染等技法中的壹門!”
“什麽?”大波玲有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阿炮,妳喜歡上織女了?姑姑可不大擅長這個……”
大波玲會壹些針線女工,但是養蠶、繅絲、紡織、印染……這些個就太專業了,她還真不會,難不成還要從頭開始學?
“喜歡?我怎麽會喜歡她們?”朱和墭知道她誤會了,於是摟了摟她,笑著道,“我最喜歡的還是姑姑妳啊!”
朱和墭的真心話讓大波玲很受用,嗯了壹聲,又問:“阿炮,那妳選這些女子入宮做什麽?難道要讓她們充宮人,幹壹些雜七雜八的活兒嗎?”
朱和墭笑道:“孤家的後宮不大,有名分的女人就是淑真、妳、佳馨、玉冰四人,用不了太多的使喚人……有幾十個宮人就足用了,現在都有這個數目了,不需要再增加。”
朱和墭在這方面還是很省的……他雖然精力旺盛,但因為他專寵大波玲,所以也不需要納太多的妃子。既然妃子不多,宮廷的規模自然就能搞得小壹點,不僅不需要許多的宮人,連太監都不需要了。
“那妳要選三百個秀女做什麽?”大波玲不解地問。
朱和墭道:“不瞞姑姑,我是為了鉆研養蠶、繅絲、紡織、印染之術,才選她們入宮的。”
“阿炮,妳這是為什麽?”大波玲覺得不可思議。
朱和墭卻道:“孤家日前曾翻看江寧織造的檔案,還看了所收藏的庫存……覺得有不少值得改進的地方!雖然孤家會讓下面的絲商、機戶去想辦法,但是有些事情不能都假手他人,自己也得努力鉆研,只有這樣才能有所成就。”
大波玲哭笑不得:“可是妳壹個帝王,去鉆研織布。傳出去,是不是有點……”
織布怎麽了?
那可是工業化的入門技能啊!
英國的工業革命不就是從紡織業開始的?珍妮式紡紗機的出現被後世普遍視為工業革命開始的標誌之壹。
現在江南的紡織業可比英國發達太多了,為什麽不能發明壹個“大波”式紡紗機呢?
雖然他不是學機械的,但是他的動手能力壹向很強,所以覺得自己可以試試看。
另外,紡織產業鏈還是挺長的,不僅有紡機,還有印染這個大項目呢!
以朱和墭的化學知識,搞出硫化染料可沒多困難。
有了硫化染料,大明紡織業就有望出口更多的綢緞和布匹——出口染色的綢緞和布匹比出口生絲能獲得更長的產業鏈,也能獲得更多的利潤。
而更長的產業鏈和更多的利潤,又能幫助大明的紡織業盡快跨入工業化的門檻!
不過帝王織布的確有點不務正業。
想到這個,朱和墭又瞅了眼懷裏的大波玲,笑道:“姑姑,要不這事兒妳就擔待下來。”
大波玲當然馬上點頭:“好,姑姑聽妳的。”
朱和墭道:“過幾日,等咨議會開始時,孤家就和各縣團練說妳酷愛紡織,想要在皇宮裏面辦壹個織女宮。然後讓他們幫著挑選善於養蠶、繅絲、紡織、印染之術的寡居女子三百人,都送入宮中。以後等孤家當了皇帝,就封妳當織女宮大貴妃!”
大波玲笑吟吟道:“那奴家就謝皇上隆恩了!”
朱和墭哈哈大笑道:“謝恩靠說說可不行,得有行動……”
……
“老師,這是吳大總統寫給您的親筆信……”
同壹個夜晚,在烏衣巷內的太師府中,黃宗羲也沒有入睡,他正在萬斯大、黃百家的陪同下,會見剛剛從江陵城趕回來的弟子萬斯同。
萬斯同現在出仕了吳三桂,封了個禮部侍郎,他這次是以賀使的名義從江陵趕來南京的——朱和墭收復南京的消息傳到了江陵,大總統吳三桂當然得有所表示了。
另外,現在到了吳三桂要擔心朱和墭突襲武昌、漢陽的時候了。
所以他得派人來南京打聽壹下風聲。
“吳大總統的信為師不能看。”黃宗羲並沒有伸手去接,“雖然監國是仁義之主,不會派人監視妳和為師,但是為師習儒半生,正心誠意的道理還是知道的。”
“老師,”萬斯同笑道,“其實大總統的信沒有說什麽大不了的事情……他只是想請老師在即將開始的咨議會上向三太孫勸進。”
“勸進?”黃宗羲壹楞,“不是說好了先入北京者王的嗎?這是誰的計策?”
“是劉玄初的計策,”萬斯同如實答道,“吳大總統的北伐大軍已經在襄陽集結完畢,隨時可以北進南陽……之所以遲遲不動,是因為大總統擔心朱三太孫偷襲江陵。因此劉軍師才出此計策,如果江南、浙江的士大夫都擁護三太孫登基復明,那麽三太孫多半就不會背盟西進了。”
黃宗羲哼了壹聲:“他們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三太孫是聖人君子,幹不出那樣的事情。”
萬斯同笑道:“老師所言極是,不過學生以為,老師還是因為領銜壹勸的……這壹來可以讓三太孫安心,讓他知道江南、浙江之人也如福建和廣東之民壹樣擁護他。
二來也能讓吳大總統放心……吳大總統其實是不反對三太孫稱帝的。”
“老師,季野說的不錯。”萬斯同的兄長萬斯大說,“三太孫和吳大總統有約,咱們和吳大總統沒有約……三太孫不想違約,不等於咱們可以不表明立場。”
黃宗羲被他壹說,也覺得有道理,於是就對兒子道:“百家,寫壹份勸進表吧……回頭讓參加咨議會的人都附個名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