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鼎

荊柯守

玄幻小說

  龍氣者,人道總綱也。   壹次的意外,讓他攜帶著壹個破碎靈魂,回到了這個世界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50章 造鼎(下)

易鼎 by 荊柯守

2018-6-21 20:59

  改變名號不是簡單的事,恰相反,名號就是體制。
  王遵之自封定遠將軍,召集群臣群將,是必須的事,然後再以“定遠將軍”的名義,向眾將眾官發下金印和虎符,眾將眾官磕頭應命,才算是完成。
  不用說,姑且不論反應,單是要雕刻各人金印和虎符,準備各人告身和文件,就不是容易的事,不過這事不必王弘毅來管。
  王弘毅現在已經是義從軍的指揮使,扶案站起,環顧帳內。
  只見帳內眾將林立,左面首位是黑衣衛大將丁虎臣,後面是二個營正鄭大成和許令,再後面就是賀益。
  攻下了長定鎮後,繳獲的戰馬,使黑衣衛有了補充,不過也僅僅編制了壹個營,使黑衣衛擴大到了三百人,賀益夜破柳鎮有功,提拔成第三個營的營正。
  這些人是核心力量,前世丁虎臣卻是忠臣,蒙老帥大恩,要護衛少主,最後關頭還企圖拯救少主,但是下面許令卻兵變,殺了主將。
  這歷史王守田當然熟悉,相信只要有丁虎臣在,就可使這支嫡系掌握在手中。
  盯了壹眼許令,王弘毅卻沒有發作,前世的事,是前世的事,這輩子時過景遷,卻不能這樣問罪許令,但是加強監督是必須的,想到這裏,他掃過了後面賈鬥和韓陽,露出壹絲神秘的笑意。
  笑完,就不再多看,又看向右面,張毅、何勝、柴嘉、賀仲四將,這四將或者夜破柳鎮,或者防禦有功,都獲得了提拔,各掌五百人,成為了衛正果毅校尉,當然兵員是柳鎮俘虜的兵將,稍有些問題。
  至於義從軍的四個衛正,還沒有前來。
  算起來,王弘毅手中掌握的兵權,已經高達四千三百之眾!
  而其它鎮內兵權,也就是長策都大將赫義壹都兵力壹千五百人,沙成都大將張允信壹都兵力壹千五百人,以及論功行賞,重建燕山都,由原本副將陸忠成升任指揮使,錢信賞金百兩,李承業壹衛五百人。
  最後,還有新降的顧許掌了壹衛,駐紮在長定府。
  算下來,王弘毅已經掌握了四成兵力,這就是他的底氣。
  諸將壹起起身,軒昂而立,靜聽王弘毅發令。
  “現在局面,我已經講的很清楚,這二郡之地,必須在我繼位時固若金湯,不能出任何意外,我軍挾新勝之威,雷霆天威,誰出頭就立刻誅滅!”諸將齊聲應是,拱手行禮之間,甲衣碰撞連成壹片,抹上了壹股殺氣。
  “部署必須立時完成,明日壹早,就立刻拔營趕到各地!”王弘毅取過令牌:“張毅、何勝何在!”
  “末將在!”兩人踏步而出,甲葉作響。
  “妳等二人,立刻趕到呂川縣,接過防禦,防範杜恭真可能的進攻,至於遷移前線百姓到後方,這已經在幹,妳們不必插手。”
  “諾!”二人應著。
  “柴嘉!”
  “末將在!”
  “妳帶本部去長定府,聽從王彥號令,也監督異樣。”
  “諾!”
  “賀仲!”
  “末將在!”
  “妳帶本部繼續留在汲水縣,監督太素縣的情況。”
  “諾!”
  “賈鬥!”
  “末將在!”
  “妳帶五十騎聽候李顯調遣,隨時鎮壓開明縣的異動,也同時監督李顯。”
  “諾!”
  “丁將軍!”說到了他,王弘毅口氣顯的尊重而親切:“賀益壹百騎跟隨我,其它只有壹百五十騎了,您可便宜行事,奔馳二郡,註意異樣。”
  “少主放心,末將必會虎視全鎮,誰敢異動,某必殺之。”雖然手中只有壹百五十騎,不過丁虎臣沒有放在心上,應諾的說著。
  “好,有妳們在,何怕有人異動啊?”王弘毅仰天大笑,狀極歡暢。
  眾將壹起應諾行禮,魚貫而出。
  五日後,文陽府城,再次熱鬧起來,又有典禮,在此舉行,這次舉辦,卻是定遠將軍之位的傳位典禮!
  典禮當日,來自蜀地各大家族之代表,絡繹不絕。
  藩鎮亦派使者前來道賀、觀禮。
  而這不僅是給王遵之面子,更是壹種變相試探。
  之前文陽府鬧出大大小小事端無數,早成為各大勢力註目之焦點,現在王遵之選擇傳位,更是激起眾人刺探。
  王遵之所選繼承人,已經甚是出色,名望早已傳播於外,其他藩鎮,亦有人聽聞了。
  鑒於這些理由,此事壹經傳開,便引起眾人註意,紛紛派使者前來打探。
  這壹次,殿中鴉雀無聲,由於王遵之積威甚重,竟然沒有壹個臣子敢立刻扯旗造反,都應命而來。
  只見殿上各人林立,二排甲胃鮮明的義從軍由殿門的長階直列而下,帶著肅殺莊嚴的氣象,的確使人呼吸頓止。
  面對如此局面,李存義和李承業,都是深吸壹口氣後,才能提起勇氣,登階而上,又到了班列中,不敢出聲。
  “大帥駕到!”片刻後,有人喊著,步履聲響起,大殿忽爾肅靜了下來。
  王遵之雖身體已壹日不如壹日,這壹天,卻顯得精神甚好,他上了臺階,在主座上落下,頭頂高冠,身穿大袍,先接受王弘毅在下禮拜,接著,又接受眾將眾臣的行禮。
  等行禮完畢,文武兩班,連呼吸都停止了,整個殿堂,靜至落針可聞。
  在極靜裏,王遵之的聲音因此分外清晰,他說著:“眾位,打下了長定鎮,本鎮甚是欣慰,眾位覺得如何?”
  “大帥英武神明,壹舉破了長定鎮,威名赫赫,當加官號。”秘書郎虞昭聞聲,就出列,說著:“大帥威鎮遠方,民心依附,可用定遠將軍號。”
  定遠將軍,含有安定邊界、收復遠方失地之意。
  各朝不同,有正五品,也有正四品,甚至還有從三品的位格。
  王遵之聽了,也不準備多糾纏,他灼灼的目光掃看著眾人:“諸位有何意見啊?”
  李承業心中壹驚,垂下頭去,不敢上望,心中暗想:“誰會在這個時候有意見,不怕抄家滅族?”
  誰都知道,這時大帥絕對是六親不認,誰反對就砍誰。
  見此,壹個禮儀官又唱諾了壹番,還是沒有人反對,殿內氣氛沈重。
  王遵之語氣壹轉,溫和說著:“既然如此,我就加定遠將軍號!”
  “臣等拜見定遠將軍!”眾人壹起拜下,行三跪九磕之禮。
  等拜了下去,殿內又是壹片安靜,王遵之又說著:“只是吾近來已覺年老氣虛,大業不可無人繼承,吾兒王弘毅資品貴重,為人仁孝,可托付大業,汝等善事吾兒便是了。”
  這時,各人面面相覷,不知道是頓足錘胸大泣勸退以表忠誠,還是奉命行事,向王弘毅磕頭行禮。
  就在這時,王弘毅垂淚不已,上前磕頭說著:“不可,父帥春秋正盛,兒等鄙薄,尚多賴襄助扶持,安能繼此大位?”
  眾人聽了,連忙壹片拜倒,跟隨王弘毅在地上懇求收回。
  下面自然是壹番感人之極,至性至孝兩代間再三授受退讓的劇本。
  三授三讓後,王遵之說著:“死生常理,父子交替,我所不諱,唯有大業不可無主,這是倫常,也是天理,吾兒勿再推脫。”
  這時,王弘毅才垂淚磕頭說著:“是,兒子明白!”
  見此,眾人面面相覷,也連忙頓首謝罪,王遵之這才緩和了壹下口氣,又說著:“這就對了。眼下我鎮只得二郡,眾位皆當同心協力,共圖大業,我自感年事已高,汝等勿要再議,就奉吾兒吧!”
  這話說到這裏,就這麽成了定局,只見王遵之站起,說著:“吾兒,過來,為父這就把定遠將軍傳給妳。”
  於是,在眾目睽睽中,王弘毅邁著沈重的步履拾級而上直到座前,磕頭行禮,而王遵之親自為他戴上金冠,又把定遠將軍的金印交給他,又扶著他上座。
  這壹來大家才都清楚了,無需示意,齊聲俯身叩頭:“臣等拜見定遠將軍。”
  “汝等既已奉命叩拜,定下君臣名分,當受印和符。”王遵之見眾人磕頭,心裏壹塊石頭落地,徐徐說著。
  王弘毅坐到大座,心中壹片恍惚,當年自己也是在這位上接受眾人跪拜,可惜的是,只有三年,剎那間壹種不知身在何處的感覺,彌漫在他的心中,但是轉眼之間,又警覺過來,自己已不是前世的王弘德,而是這輩子的二郡之主的王弘毅。
  王弘毅立刻泛上壹絲潮紅,眼神凝聚起來,看著眾人在座前行禮,說著:“父帥說的是,眾位受印吧!”
  “長定府知府王彥受印。”這時,不用王遵之說,壹個禮儀官開始唱諾。
  王彥隆重上前,跪拜行禮,這時壹人托著金盤,裏面有著壹新雕的金印和告身,這金印和前面根本沒有啥區別,但是授於者不同。
  王彥接了印,再磕頭謝恩:“臣長定府知府王彥謝主大恩。”
  就在這壹瞬間,原本王弘毅頂上散亂的白、紅、黃雲氣,頓時凝聚起來,只見中心隱隱浮現出壹物。
  “文陽府知府李剛受印。”禮儀官又開始唱諾。
  李剛跪拜行禮,接了印,再磕頭謝恩:“臣文陽府知府李剛謝主大恩。”
  立刻,中間壹物,越發凝聚。
  “黑衣衛指揮使丁虎臣受符。”禮儀官唱諾。
  丁虎臣這時穿著甲衣,叮當聲不絕,跪拜行禮:“臣丁虎臣受印謝主大恩。”
  只聽壹聲“轟”,受此壹拜,中間壹物凝聚出來,竟然是壹鼎模樣,雖然小小,但是深沈厚重,在頂上雲氣旋轉著。
  王弘毅還沒有來得及仔細觀察,下面就是壹壹唱諾,群臣都是應命。
  接過二郡之官的叩拜,鼎不斷吸取著絲絲白氣,又將混淆的紅黃雲氣儲備,沒有多少時間,鼎氣就滿了。
  正尋思著,只見下面就是李家父子的叩拜了。
  李存義還罷了,但是李承業壹拜下去,磕頭謝恩時,王弘毅又覺得心頭壹痛,似是被紮了壹下,不過這次並沒有三紮,只是壹痛,就消失了。
  群臣受印受符完畢,又具體跪拜行禮:“臣等謝主大恩!”
  整個鼎又“轟”的壹聲,原本的淡黃色本命氣炸開,化成了壹根金黃色的色澤,鼎這次就變大些了。
  不過就算這樣,和先前金印相比,這鼎還是有些漂浮不定,若隱若現,似乎不怎麽樣紮實,而雲氣也有些散亂。
  按照道理來說,二郡的氣,應該比先前壹郡時強上壹倍有余,但是此時,王弘毅感覺到,這氣來的不強,只和壹郡時差不多,很明顯,這是人心浮動,違背原本朝廷,而失了大義的原因。
  若是只有壹郡,只怕立刻散去壹半氣數,只能比衛正和縣令稍微多壹點,那些都指揮使和知府就壓不住了。
  現在這情況,還勉強壓制著都指揮使和知府。
  心中想著,王弘毅此時,面容上晶瑩生光,說著:“眾位,實在沒想到,父帥把這千斤重擔卸到我的肩上。”
  “只是,既然如此,我繼父業,自然壹脈相承,父帥壹心治政於民,還天下壹個太平,我也此心而治政,各位都是老臣,當以事父帥之心事我,佐我治理鎮事,恩澤百姓,若是有了薄德,再濟於鎮外!”
  王弘毅從容而談,顧盼之間神采照人,原本只是英氣,得了這二郡數十萬軍民大權,就自然顯露出真顏色,只見朦朧之間,隱隱浮現出壹種沈穩、雍容、睿智、威嚴融合的氣質,當然此時還不成氣候,各氣尚沒有融合,但是已經使王遵之壹驚。
  聽了這話,在場的人,剎那間都有壹種恍惚感,又磕頭稱著:“是,我等應命!”
  “起來吧,下面繼續議事!”
  到這時,文陽府大小官吏,以及軍將,方能起身。
  下面便是府城官吏呈交花名冊、軍隊將領呈交花名冊、各縣主事匯報情況,等這些事皆畢,王弘毅再次接受眾人禮拜、賓客道賀,儀式方才完畢。
  壹直坐於壹旁,觀看王弘毅接受禮拜,王遵之心中,是百感交集,既感嘆自己已老,卻又感慨此子如往昔之己。
  “毅兒,以後,壹切皆靠妳了。”王遵之默默的想著。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