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

榮譽與忠誠

歷史軍事

“逃啊!!!”
數千之眾鼠攛狼奔,誰都顧不上誰。
他們是什麽人?在很久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388章 慘慘戚戚

席卷天下 by 榮譽與忠誠

2019-4-3 18:25

  要往君臣關系來判斷,庾氏壹族絕對沒有虧欠司馬皇室的地方,同理司馬皇室亦是沒有待薄庾氏壹族。壹個算是過國朝盡心盡力,另壹個也是沒有少給予官職。
  庾氏風光有些年頭了,是續瑯邪王氏之後,成為東晉小朝廷治下最有權勢的家族。
  相對於曾經的瑯邪王氏,鄢陵庾氏絕對算不上跋扈或是高調,那也是現如今於曾經司馬睿時期的不同。
  司馬睿壹無所有地在長江以南建立東晉朝廷,必須依靠以瑯邪王氏為首的門閥和世家,經過幾代人數十年名份上的地位積累,到了晉康帝司馬嶽時期算是稍微恢復了壹些元氣,但也迎來了最為無能的壹代司馬宗室。
  庾冰病重會是東晉小朝廷格局大變的開始,原有歷史上陽夏謝氏是推了謝安出來,各個世家也是同時發力,又恰逢桓氏族長桓溫率軍討伐李氏成漢,庾冰病死之後的庾翼有點孤掌難鳴的意思。
  等待桓溫攻下李氏成漢卻是沒有相助幫忙甚多的庾翼,甚至桓溫還有些落井下石,勢單力孤的庾氏在近乎於全面圍攻下自然就開始走向沒落,壹個多次北伐又對東晉小朝廷有大功的家族就此沈淪於歷史,可見內部傾軋的傷害多大。
  盡收漁翁之利的褚氏壹族爬上了第壹流世家的地位,國丈褚裒權柄壹時無兩,他也開始了自己的北伐。
  褚裒北伐可以說是可手裏握著無數張好牌,時逢石碣趙國內部動蕩,有揚州和徐州石碣多名地方將領上表投靠東晉小朝廷,又有當地百姓奮起幫助晉軍。
  掌握無數好牌的褚裒卻打出了最爛的局面,任用的部將不得力,對待歸降將領又不信任,北伐無功而返不講,對待歸降將領刻薄又使得降而復叛,導致原有的晉土也是丟失不少。
  《晉書》中給予褚裒的評價並不算差,甚至可以說評價相當不錯,連帶壹些人的私人傳記也是給了好評價,但大多是贊賞為人和文采,軍事上面卻沒有提。
  桓溫到長江以南之前收集的情報並不算少,沒有收集到庾冰病重的消息,關於褚裒的情報卻是壹點都不少,誰讓褚裒是風頭正勁的人物。
  褚裒鎮三郡之地並不在建康,他的兒子褚歆倒是身在建康擔任散騎常侍壹職。
  散騎常侍其實就是皇帝的侍從,品階不高卻有獨特政治意義,畢竟是與宦官同樣為伺候皇帝日常起居,皇帝強勢時雖然官小卻有不輸丞相的威勢,目前東晉小朝廷是褚太後掌政,雖然有何充牽制,但何充實際上也是染病狀態,會是個什麽樣子不難猜測。
  依靠撒潑滾打的桓溫來到了建康城外,他特意收拾打扮了壹下,壹改之前的高調穿著樸素,甲士自然不可能帶進建康城,武士也僅僅是帶了最為驍勇的十人,可是數百隨從以及馬車卻是沒打算丟在城外。
  建康其實就是現代的南京,為六朝古都之地,之前有東吳已經在這裏建都,晉元帝司馬睿重建晉國的時候就是考慮到東吳已經有建宮城,選擇舊地入住。
  因為有做過東吳都城的經歷,建康這座城池實際上並不算小,可要說格局大氣則是沒得講。
  南方多山多水的地形,要建立大城池限制太大,關於都城的城墻該怎麽弄就是壹個大難題,以至於城墻實際上不是什麽四四方方,是壹種歪七扭八的局面,然後將壹些山以及水系給包了進去。這樣壹來城門的劃分就有陸地城關以及河系水關壹說。
  桓溫等人是從東北邊而來,進入的城關除了北面就有東面可以選。
  建康周邊的城市不算少,要說熱鬧壹些還是在東面,那裏按照地域劃分的話,古會稽地區是在西漢已經經過廣泛開發,人口匯集密度高,農業開發也相對完善。
  古會稽地實際上有包含的地域很廣,算起來現在的徐州和揚州基本是局部被包裹進去,時過境遷下來地區的名字會變,開發程度也會變,可是人口流動要變起來則會非常緩慢。
  建康的東城門處守衛森嚴,過往的人基本上會被嚴格檢查,只有壹些馬車有家族徽章才有特殊優待。
  “又是花樣工程,要麽就全部嚴格檢查,留下特權和沒有檢查有什麽區別?”桓溫不是在調侃,他在說大實話:“難道小民還能賣國,他們只能賣自己。”
  話雖然難聽,但事實就是這樣,能賣國的只有掌握權柄的人,說得壹眾人是尷尬之後繼續尷尬,可誰也沒有打算改變現狀,他們的特權說什麽都不能被剝奪。
  進了城,桓溫看著熟悉的街道,嘴巴卻是沒有停下來:“看進城的情況,再看城內人口激增,江都對面該是基本上都搬空了,只是安置到都城來不怕出亂子?”
  真實情況是,東晉小朝廷這邊不得不清空於漢境只隔壹條長江的地帶,壹是擔憂戰火無情,晉境的人口並不多經不起沒價值的消耗;二來是漢國那邊的國策不但對寒門,對百姓的吸引力也是無比大,他們在晉境很難有出頭之日,去了漢境只要能夠加入軍中,賣命博取功名至少是有機會的;第三個考慮就是必要的堅清壁野,進駐軍隊的同時保證兵力部署的隱秘性。
  “能出什麽亂子,過來的基本上都登記建冊,能增加勞力以及兵源。”王述話是這麽說,語氣卻沈重,說:“元子見庾公……能不說的,可以不說嗎?”
  桓溫沈默了下來,是等待到了庾家府邸前方,投帖之後,才對王述說:“不能說的自然不會說,倒是懷祖究竟是什麽想法?”
  之前王述有隱晦表達要前往漢國發展的意思,恰逢劉彥處置祭祀儀式上咆哮的人,自然是沒有了後續。
  經過幾個月的沈澱,炎黃廟那邊的事情已經是淡化下來,百姓的記憶力和金魚差不多,該平淡的很快就會被忘記,要不桓溫可不敢來建康。
  “這件事情結束,述就會辭官……”王述也沒有避諱謝尚等人,頓了頓才說出最後兩個字:“北上。”
  沒人有什麽特殊表示,東晉小朝廷這邊是真正的家國天下。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