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

榮譽與忠誠

歷史軍事

“逃啊!!!”
數千之眾鼠攛狼奔,誰都顧不上誰。
他們是什麽人?在很久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384章 各有所求

席卷天下 by 榮譽與忠誠

2019-4-3 18:25

  東晉小朝廷的皇室是司馬氏,但因為“衣冠南渡”的事情,司馬氏是幾乎剩下壹個正朔的名份而壹無所有,先有瑯邪王氏與司馬氏共天下,後面司馬氏利用鄢陵庾氏和陽夏謝氏擺平了瑯邪王氏,使得瑯邪王氏元氣大傷無法再權傾朝野。
  到了鄢陵庾氏成為最大外戚的時候,陽夏謝氏也是強勢崛起,更有龍亢桓氏穩步追上,長江以南也就成了鄢陵庾氏、陽夏謝氏、龍亢桓氏與之元氣大傷的瑯邪王氏這四大門閥共主朝廷的紀元。
  除了四大門閥之外,長江以南有的是大大小小的世家,有些是從長江以北逃難過來,有的則是本身就祖祖輩輩在長江以南棲息發展,他們幾乎瓜分了長江以南的地盤,僅僅是在名義上歸屬同壹個國家,實際上大多是各行其是,司馬氏空有皇室頭銜也只能壹再與之聯姻來保證生存。
  說起來還是比較搞笑,東晉小朝廷真的有著眾多的國中之國,門閥和世家的私兵數量比朝廷武裝要多得多,屢屢爆發戰事參戰的家族私兵要多於國家武裝。
  從某些方面來講,說長江以南的那些門閥和世家不顧大局顯然也是錯的,該是說他們保證了東晉小朝廷的存在,代價是司馬皇室大權旁落。
  漢國這邊有出身於長江以南門閥的人,謝安在西線又馬上要聽從冉閔號令作戰自然沒有空,身在臨淄的桓溫雖然是廷尉可真沒有多少事幹。
  廷尉就是君王之鷹犬,劉彥沒打算收拾誰,桓溫閑得快發黴也是壹件好事。
  漢國要穩住東晉小朝廷,紀昌的意見是派出桓溫,不用去求見司馬皇室,只需要用桓溫在長江以南的交遊廣闊就足夠。
  世家之間聯姻甚多,基本上就是壹種剪不斷理還亂的現狀,桓氏壹族也是壹個與多方聯姻的家族,再來是桓溫的四個弟弟都在小朝廷任職,有的是操作的空間。
  “王上要溫前去運作?”桓溫還沒有得到正式的差遣,迎來了紀昌到家中做客,擺下宴席之後兩人聽著曲子看著歌舞,說到了正事卻讓他很是為難,苦笑道:“丞相,溫已經是王上之臣,恐怕很難再有情面可講的。”
  世家有自己的節操,他們可以多方投資,也可以在私底下互相交換情報,但是關乎到國家大事的選擇上則不會亂搞。
  劉彥理所當然是不知道世家那點事,紀昌出身低微就更不夠格知曉,而知道的人很難開口說明,難題就擺在了桓溫面前。
  恰是因為那樣,紀昌看桓溫的眼神就很是奇怪了。他說:“元子有什麽難題,可壹壹講來。”
  桓溫說起來是壹個偏向於武人性格多過於文人的人,他有話說話:“若是沒有什麽付出,或者說付出不足夠,溫去了能夠得到好的招待,說的話卻是有如空氣,會被人聽卻聽不進去。”
  紀昌立刻說:“若是需要財帛,大漢怎麽會吝嗇?”
  “財帛或許會起到作用,但作用非常有限。”桓溫苦笑:“身為世家,哪怕是愛財也會有壹個限度,他們高官做得,任誰都有美玉綢緞,田畝更是不在話下,所求的該是更進壹步,或是能夠得到大名聲。”
  那壹瞬間紀昌立刻就懂了,就是那種“不是不背叛,只是籌碼太小”,想要達到目的付出的代價不夠不會吸引人,他需要得知是什麽代價。
  “擴土。”桓溫直接說:“歸還攻占的南陽郡地界,或許還要加上相助小朝廷向李氏巴蜀用兵。”
  其實稱臣的效果會最好,但桓溫連提都不會提,哪怕只是策略需要的虛假稱臣,以他對劉彥的了解也屬於沒有可能。
  李氏巴蜀就是李氏成漢,桓溫沒有來漢國之前最大的心願就是攻滅李氏成漢,為了這個目標不斷奔走好幾年,壹番努力下來只是得到庾翼的贊同,其余就沒有壹個是持相同理念的。
  “攻擊巴蜀?”紀昌有關註長江以南,壹直以來那邊的破事不少,可沒有聽到關於李氏成漢的什麽消息,也就問:“元子為什麽這麽說?”
  “所謂此壹時彼壹時也。”桓溫還在苦笑,說道:“之前那些家夥反對進攻巴蜀,是李壽在世時巴蜀穩定且民心歸附……”
  後面的話不用多講了,漢國對李氏成漢也有自己的關註度,李勢成為新的國主之後壹再幹莫名其妙的事情,還學石虎大肆建造宮闕與收集美人。
  其實僅僅是建造宮闕和收集美人其實也沒有什麽,哪個君王沒幹這事,但李勢不止是在享樂上有追求,對文武眾臣著實也不怎麽樣,更是橫征暴斂再有不體恤萬民,好好的壹個國家就在壹年之內搞得哀聲哉道。
  “前些年李氏國主與石碣趙國交戰,在扶風附近被殲滅三萬大軍,近些年又與晉軍在荊州那邊不斷交戰……”桓溫也沒有掩飾自己有情報來源,只要是高官又誰沒有自己的情報來源。他滿滿都是可惜的說:“要征討巴蜀,沒有比現在更合適的時機了。”
  會可惜,自然是桓溫覺得自己早些年怎麽沒有遇到這好事,當初的李壽雖然也有糊塗的時候,可李壽至少不會亂來。
  紀昌眼睛立刻就亮了,用李氏成漢去牽扯東晉小朝廷是個可行的辦法,問題就在於可不能真的讓東晉小朝廷將李氏成漢給吞進去,要不會助長東晉小朝廷的實力,對以後漢軍南下造成麻煩。
  桓溫也是知道的,以劉彥吞並天下的雄心,漢國與晉國遲早會有壹戰。他說:“我們只要搶在小朝廷真正掌握並消化巴蜀之前穩定下來……”
  “嗯。”紀昌壹臉的沈思,壹邊截斷桓溫的話,說道:“元子的建議很不錯,至少是目前最可行的辦法。”
  巴蜀當然是不能真的讓東晉小朝廷消化,那麽牽扯到的局面就會很大很復雜,其中還有關於秦地的事,甚至是牽扯到了豫州與荊州,不會是什麽小場面。
  桓溫並不笨,很快就猜出紀昌在思考什麽,吶吶地說:“豫州的事情好辦,主戰場不在那邊,小朝廷要真對巴蜀動手也不會進兵豫州。比較難辦的是關中。”
  離冉閔星夜趕回關中已經是半個月之後,探子也證實了石虎率軍進入河內郡的事。
  按照估計,石虎親率的大軍最遲會在二十天之後抵達河東郡,爆發戰事的時間點應該是在壹個月左右之後。
  冉閔現在在幹的事情是加固潼關與峣關,並且蒲阪與澠池進行必要的工事修築,他卻是派出蔣幹連同謝安帶騎兵進逼陳倉附近,給漢國這邊的回應是怎麽都該先將苻洪所部驅趕,又請求劉彥告會張駿從苻洪背後進兵。
  穩定後路再專註於東面戰事是應有之意,但冉閔的做法其實是讓漢國這邊生了疑慮,要不是關中的人口壹直都在往漢境遷徙,幾乎就能認定冉閔是行了詭詐之術。
  “搶在冀州戰事爆發之前,可以辦到嗎?”紀昌可謂是異常慎重地盯著桓溫,許諾道:“若元子能辦到,便是為大漢立下大功,昌會建議王上,元子是統軍大才,不該留在臨淄,該是前往軍中馳騁疆場。”
  桓溫也不矯情,拍著胸脯說:“為了能夠馳騁疆場,溫怎麽都不能辜負丞相的美意。”
  人與人就是這樣子,誰與誰交流,該是怎麽交流,說些什麽話才能使辦事者下多大的力氣,那都是看人與給什麽樣的好處。
  桓溫懷著幹勁十足的心情在做相關準備,是人還沒有出發就狂寫信,寫回家中,也是寫給那些舊友,更是寫給司馬皇室。他這麽幹之前還是有和劉彥稟明,甚至是為了釋疑先呈上再發出。
  “這家夥……”劉彥不得不懷疑自己打壓桓溫是不是做得太明顯,笑呵呵地說:“還挺小心的。”
  劉彥正行走於章臺,身邊除了護衛和宮女之外,崔婉、拓跋秀等幾個嬪妃,另外就是紀昌、桑虞、呂議等幾個重臣和其家眷也都在。
  章臺其實就是地勢比較高的宮闕壹部分,壹般情況下就是讓君王登高望遠解悶的地方,會有相當多的庭院以及玩樂設施,也是嬪妃相對比較喜歡待的場地,只因為只有在這個地方才能與君王快樂玩耍。
  劉彥今天就是來放松壹下的,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也是接下來估計沒什麽放松的時機了,幾個大臣也會離開臨淄各自前往需要前去的地方,那就要來個君臣共樂,是聯絡感情,也是以示恩寵,免得大臣離開被多想。
  都知道是為了什麽,但還是讓紀昌等重臣感到開心,之前劉彥雖然有君王的威勢,可少了壹些君王該有的氣度,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學習,可算是有了點樣子。
  “王上,不是說好今天只是風花雪月,不談國事嗎?”拓跋秀依然顯得狂野,當著眾人的面就說:“能談國事的話,妾可要說說關於草原的事情。要說,代國與大漢是兄弟之國,王上怎麽不讓代國從背後襲擊石碣或是慕容呢?”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