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領主

榮譽與忠誠

都市生活

春秋戰國時期用氏不用姓,姓只是部落名稱和稱號。 姓統其祖考之所自出。 氏別其子孫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303章:喜從天降啊!

春秋大領主 by 榮譽與忠誠

2021-12-16 22:09

  呂武真心覺得挺迷的。
  已故的士燮想要把範氏從各種漩渦裏摘出去。
  結果,他壹死,兒子士匄卻又要帶著範氏重新進場?
  這、這、這……
  這麽壹搞,士燮不是白死了嗎???
  “府庫無如此多儲備,需得壹歲方有。”呂武也不管士匄是個什麽打算,有生意就接唄。
  其實,真的要擠壹擠的話,老呂家還是能拿出那些東西的。
  只是吧?不能士匄說要多少,呂武立刻答應下來。
  要不然,平時儲備那麽多的武器裝備,是要做什麽?
  再來的話,容易被人窺視到老呂家有多大的產能。
  士匄微微皺眉,問道:“如今可供多寡?”
  呂武想了想,說道:“甲五百副,戈三千、劍五百,箭鏃三十萬。”
  應該是覺得數量不夠的關系,士匄眉頭皺得更深了壹些。
  士匄問道:“刨除各家?”
  要插隊?
  呂武有點不想跟士匄說話了。
  買賣講的就是壹個誠信問題,先來先得是最基本的交易守則。
  怎麽能動不動就搞插隊呢!
  士匄壓低了聲音,說道:“範氏願加價壹成。”
  這是加不加錢的問題嗎?
  是作為生意人,到底講不講誠信啊!
  士匄咬了咬牙,復道:“兩成!”
  成交!
  另外,呂武琢磨著是時候再增加壹波產能了。
  範氏不會是唯壹壹家想在極短時間內增加軍力,又或是擴充自己軍械庫儲存的家族。
  他們有自己的甲胄和武器作坊,規模方面肯定還不小。
  壹定是內部在加班加點打造,卻跟不上需要。
  還有壹點就是,老呂家的甲胄和武器已經得到檢驗,被各個家族所認可,其余各家卻還沒有研究出配方。
  金屬也需要配方?
  這完全就是廢話了!
  冶煉鐵不獨老呂家會。
  只是老呂家配方正確,能夠打造出合格,乃至是優秀的鐵質裝備。
  其余各家的鐵劍在質量上不達標。
  過於脆是每壹家都遇到的難題。
  他們自己打造出來的鐵質武器跟青銅武器交鋒,斷掉的是鐵質武器。
  這麽壹搞,誰敢用自己打造的鐵質兵器?
  而老呂家已經解決了過於脆的致命缺點,甚至在鋒利上遠超各家。
  要不然防銹已經不再是秘密,他們用不著還需要向老呂家購買。
  脆不止是武器的交鋒,還體現在甲胄上面。
  因為脆,自然也就無法打造鐵甲。
  事實就是那麽壹回事!
  不是壹塊鐵就能作為防具。
  壹樣是鐵片,箭射在老呂家的鐵甲上也就凹進去壹個點,甚至可能就只是留下壹道擦痕;射在各家自己打造的鐵甲上,鐵片“哢吧”壹聲碎了,也就起到壹個緩沖作用。
  所以了,真的想跟上時代,各家要麽是研究出正確的配方,要不就只能是向老呂家進行采購。
  呂武離開範氏,半路追上了魏相和趙武所在的隊伍。
  不管是魏相。
  還是趙武。
  兩人沒問士匄為什麽特意將呂武留下。
  呂武自然也不會去說。
  他們花了七天的時間回到“新田”這個都城。
  到了之後,各自分道揚鑣。
  趙武要回自家的封地,主要是處理趙莊姬交出來的那些家族,使他們成為趙氏的壹部分。
  關於這壹點,趙武充滿了幹勁。
  呂武因為職務的關系,壹時半會無法回到封地,只能是遙控封地的發展。
  他回到“新田”住宅的第壹時間召喚家臣,提到增加軍械生產效能的事情。
  而這個還需要問過卓,才能拿出壹個方案出來。
  魏相沒有具體的職務,他目前跟邦交有些掛鉤,卻又不是專門負責邦交的人。
  晉國的邦交壹般是由各個卿位家族負責。
  範氏的士燮沒有病故之前,做了壹些跟列國脫鉤的事情。
  幾個本來應該由範氏去聯絡的列國,有的自己找新的大腿抱,個別幾個則是晉君姬壽曼安排人進行接洽。
  羊舌氏的重新活躍就跟國君的安排有關。
  羊舌職有點中央調度的意思。
  嫡長子羊舌肸頻繁來往於幾個諸侯國,幫國君進行跑腿。
  顯現的趨勢就是,羊舌氏開始擔負起為國君聯絡友好諸侯國的重任。
  呂武不知道其余人怎麽看。
  他只知道國君挑動了各個卿位家族的神經。
  範氏的士燮為什麽那麽做,是範氏自己的事情。
  國君立刻打蛇隨棍上,其實也沒有什麽錯。
  關鍵晉國對外邦交歷來就是卿位家族的福利,每年都能因此而受益良多,甚至還能操控國際局勢。
  國君開始進行插手,是不是代表著什麽特殊信號?
  然後,羊舌氏自己沒點逼數嗎?
  什麽時候“卿”的事情輪到壹個中等貴族,尤其是羊舌氏這種要實力沒實力,論影響力只能啃老,拉不出壹個“師”的家族來插手了!!?
  什麽?
  魏氏也插手邦交了?
  那能壹樣嘛!
  魏氏能拉出三四個“師”啊!
  這個就是最大的不壹樣!
  卿位家族中的韓氏,卯足勁又不顧及質量,最多只能拉出壹個軍團。
  剛剛成為卿位家族不久的中行氏,沒有荀氏(含智氏)的大旗,以本家的實力也就最多能拉出兩個“師”。
  從硬實力來衡量,魏氏真的不差。
  更不要提,壹旦魏氏需要的話,呂武很樂意拉出自己的部隊鼎力相助。
  除了陰氏之外,魏氏絕對還有其他的盟友。
  而這,也是實力的壹部分!
  晉國搞成這般模樣,最大的鍋還是要扣在欒書頭上。
  只因為欒書又壹次打破了卿位的傳承有序。
  荀庚病故之後,哪怕荀氏能有壹個卿位,該出來的也是荀氏本家,不應該是扛起中行氏的大旗。
  偏偏中行氏的實力比較壹般。
  中行偃每壹次還不願意用荀氏本家的力量。
  好歹是壹個“卿”,屢屢拉出壹個“師”來應付,但凡有點實力的家族,誰不會去進行比較?
  不用說其余人了,剛剛崛起的呂武多少也冒出過“我上我也行”的想法。
  現在的“德要配位”所指的是有多大的身板就幹多大的事情。
  實力與地位不匹配,造成的就是“德不配位”的局面。
  中行偃要是不想動用荀氏的力量,他就該從新軍佐的職位開始幹起,不應該壹成為“卿”就擔任上軍佐。
  幹了插隊的行為,早就惹得其余“卿”不爽,偏偏還去守什麽自以為是的原則。
  搞笑呢!?
  這是將其余“卿”,包括壹些實力強大的中等貴族,當成猴子在逗著玩。
  也就別怪國君開始不講道理。
  而國君指派羊舌氏開始參與卿位家族才能玩的邦交遊戲,又進壹步打破了某些既定規則。
  等於說,晉國原有的既定規則正在被逐步瓦解。
  “嗯???又要出使?”呂武非常驚訝地看著魏相,搞不清楚是個什麽狀況。
  魏相頷首說道:“此次需得奔走於魯國與齊國。”
  沒記錯的話,國君和欒書都不在,負責看顧國家的是韓厥。
  魏相像是知道呂武為什麽而驚訝,說道:“正是下軍將之命。”
  呂武心說:“韓厥也開始要搞事啦?”
  原來是齊國與魯國因為壹個叫“莒(jǔ)”的小國發生了齷齪。
  這個莒國其實就是壹個無關緊要的小國家,長期受到魯國和齊國的壓迫,不得不像是墻頭草壹樣左右搖擺。
  這壹次魯國也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對了?
  他們威脅莒國必須嚴格聽從魯國的命令,立刻、馬上、當即地跟齊國劃清界限。
  齊國不知道也就罷了,頂多就是事後再教訓莒國和魯國。
  偏偏魯國將事情幹得很粗糙,壹開始就被齊國所知道。
  現在的情勢是,魯國和齊國的國君都率軍外出,也就是南下去征討鄭國了。
  雖然壹樣是國君率軍出征,國家的實力不壹樣,發生事情後的情況也就不同。
  說白了就是魯國已經拉不出多少軍隊。
  齊國卻還能拉出足夠的軍隊。
  “齊國陳兵於魯、莒、齊三境交界,齊執政控訴魯國不端,若無交代便要討伐魯國。”魏相有些哭笑不得地講了這麽壹句。
  呂武還是知道齊國跟魯國已經不對付很久了。
  這壹次齊國找到機會,還是魯國自己送上門的,能放過嗎?
  而現在的問題是,晉國帶著壹幫小弟再次南下,壹旦齊國跟魯國打起來?
  不用多想的事情!
  魯君黑肱絕對是立刻回師。
  要不遲了的話,等魯君黑肱回去,說不定連家都沒有了。
  魯國壹跑?
  齊君呂環肯定也要帶兵回國的。
  這樣極可能導致聯軍直接解散!
  魏相遞出壹冊蓋著封泥的竹簡,壹邊說道:“下軍將命我轉交予妳。”
  呂武接過來,查驗了壹下封泥,發現蓋著國君的印璽,心裏壹動,想道:“國君將印璽留給了韓厥?”
  這是國君對韓厥的信任啊!
  沒記錯的話?
  韓氏好像也是公族來著。
  只是,大家夥好像都沒有當回事。
  韓厥的這壹道公文中寫得很清楚,任命呂武為正使,魏相為副使,出使齊國與魯國,解決兩國的這壹次爭端。
  呂武有點意外,更多的是驚喜。
  這年頭在晉國能當使者可不簡單。
  代表的是能插手國際事務。
  而能插手國際事務,其實就是邁出了踏向卿位的步伐。
  呂武當然沒想立即開始爭取卿位。
  可是,他很想讓國內與國外習慣陰氏的存在。
  魏相不知道呂武在想什麽,笑著說:“下軍將言及妳乃天下第壹,必使齊、魯不敢造次。”
  呂武聽懂了潛臺詞。
  要帶兵前往。
  壹旦齊國或是魯國不老實,就打到他們老實聽話。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