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風萬裏盡漢歌

漢風雄烈

歷史軍事

張乾穿越了,幾分鐘前他還是21世紀的小白領,上班期間,趁著蹲廁所的機會掏出自己的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557章 契丹八旗

長風萬裏盡漢歌 by 漢風雄烈

2019-5-18 17:21

  就在郭藥師心生歹意的同時,梁山軍境內同樣迎來了壹陣陣的難民潮。後者的來源主要是遼地與後世的豫西南。
  那前者是沈屙宿疾,契丹人剝削太重,上層貴族不顧底層百姓死活,只壹味的壓榨錢糧,擴軍整兵,那到了秋冬季節,不卷起大股的難民潮才有鬼!對此陸謙早就叫人‘嚴陣以待’!
  那易州、涿州被梁山軍收入囊中之後,本地的百姓經過半載的休養生息,富裕還遠遠談不上,卻至少有了過冬之糧。與遼地其他諸漢州的百姓對比來,形成了劇烈的反差。冀北的壹幹文武早就上折子稟奏此事,那事實也就是不出所料。
  今年逃入冀北的遼地百姓,以及契丹、渤海等族之人,數量比之去年更勝許多。
  而後是的豫西南放到眼下就是京西南路,也就是南陽、鄧州、房州、南豐府等,昔日裏是王慶軍崛起之地。這裏前有王慶,後又西軍,現下梁山軍又殺了來,民生雕零,百姓苦難,難民流民邊地都是,處理好了這些流民難民無疑是梁山軍於在此地站穩腳跟的壹處關鍵點。
  然多年來的經驗和‘系統’培養出的各類官員,卻無不叫陸謙信心十足。先以工代賑,後編戶齊民,再清丈田畝,分配土地,輔之宣傳新稅制,等等手段施展下來,那局勢就能安穩的住。待到來年,壹年的光景叫百姓們休養生息,他們便也就知道是趙家好還是陸大王好了。
  就像今歲那遼地的百姓,看看其他諸多漢州的百姓過的日子,再看看涿州、易州兩地百姓下半年過的日子,那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就是那些湧向南面的契丹人、渤海人又何嘗不是如此?
  都是壹樣的人,看到往日裏與自己壹般困苦的人,眨眼就過上了好日子,能心平氣和的只有聖人了。
  如是,陸謙就著人招來了壹幹文武重臣議事,那些個湧進來的契丹、渤海乃至韃靼人,可不能把之與北地的漢民壹視同仁。宣贊因統領的是契丹騎兵,亦有幸列席。
  陸大王首先詢問了契丹營的狀況,後者經過壹年的整頓,那可不同於早前了,只看宣贊臉上的神氣就能察覺出壹二來。
  早前陸謙征戰中原時候,宣贊就不止壹次的上書請戰,契丹營中亦求戰心切。畢竟能參軍的那些契丹人、渤海人都不是安分守己之人,入梁山軍這般久,如何不知道梁山軍裏是只有打仗才能得賞錢得軍功田,但卻是從來都有功必賞,從無食言而肥。
  那契丹營裏的軍兵壹個個都欠了好大壹筆債,為了安置家眷,或是為了配置趁手的兵器,他們有壹個算壹個,誰沒在銀行裏貸過款?便是日後的軍餉都拿去抵債了。那正是為了急著用錢之時,可陸謙心知這場戰鬥沒甚艱難的,如何願意把他們放了去?
  就如是那熬鷹壹樣,壓壹壓,更是有利。
  那契丹營的軍兵在年中時候若只是餓了,現下的他們就是餓紅眼了。梁山軍掃蕩中原,得勝歸來,自然是大肆封賞壹通。可是軍中什麽消息沒有?這壹遭梁山軍的陣仗勝的是多麽輕松,他就不信傳不到契丹營士卒的耳朵中去。如此,這些人可不更是盼著戰爭了?
  事實證明,只要利益足夠多,聞戰則喜並不稀罕!
  “自九月裏便有北地百姓入我境內,其內多漢人,這個不須多慮。本王憂慮的是內裏的契丹、渤海、韃靼等族人。”
  陸謙手中拿著壹道折子,這是冀北巡撫宋江剛剛送到的密折,他已經發往了內閣,對比去年湧入漢境的北地百姓,今年的數目可是有很大提升。
  “彼輩人與我中原人族面貌相似,然,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不可不防也。且我朝善待北地漢民乃是因彼此血脈相連,皆華夏壹族也。何以叫外族人等量齊觀?”
  陸謙說的這些話,在座人等就無有不贊同的。那梁山軍的稅賦策略比之趙宋可降低了壹大截,此乃仁政善政也,如何就叫外族人享受了去?兩者可不是壹國的。
  或者有人說陸謙是胡吹,人遼國的稅賦比他現下還輕呢,與早前的趙宋更是不能比。可謂輕傜薄賦也。蘇轍在《欒城集》中記述在遼治理下燕雲地區管理有序,百姓稅賦較輕的情況,與北宋中後期的沈重稅賦形成鮮明對比:“契丹之人每冬月多避寒於燕地,牧放住坐亦止在天荒地上,不敢侵犯稅土。兼賦役頗輕,漢人亦易於供應。”
  但是,陸謙這邊也有說頭,那是遼國的太平年景,現下呢?契丹人恨不得把北地漢人手中的最後壹粒兒糧食都搶走。何況就算是太平年景,那遼地地半沙磧,三時多寒,春秋耕獲及其時,黍高下因其地,蓋不得與中土同矣。也是有很大不同的。
  要知道,這個時代正是正由隋唐溫暖期向明清的“小冰期”過渡,北地的氣候相對其他歷史時代更為寒冷,就是中原也多有影響。政和元年(1111年),太湖全部結冰,冰上可以通車,太湖洞庭山有名的柑桔全部凍死。那壹年的雪花直下到了暮春。中原都有這般的影響,更休說北地了。
  契丹人素以農牧業為主要課稅對象,影響本就深重,又趕上女真起兵,國家動蕩更需要錢財,那就只能壹意壓榨百姓了。
  這時候遼國的稅賦與二十年前就是兩個天地,從遼地跑來中原,那是享福啊。
  可這個福氣不能憑白的叫契丹人、渤海人、韃靼人去享受。
  陸謙這般的意思,在場文武們也都是這般的意思,壹種很樸質的遠近觀念,卻又是根深蒂固的紮根於人的腦子中的。那韃靼人似乎與中原無冤無仇,但只需知曉他們也是異族就是了。
  “對於這些人,本王欲建制附庸軍。契丹、渤海、韃靼等外族悉數納入之。叫其每戶出壹兵,或者數兵,以十兵為壹小旗,五小旗為壹總旗,兩總旗為壹百戶,設百戶壹人;每十百戶為壹千戶,設千戶壹人;每五千戶為壹萬戶,即是壹旗也,設旗主萬戶壹人。萬戶可稱之都統。”
  本來麽,陸謙就是要搞壹個八旗。但是牛錄、甲喇之類的詞匯,於現下來說太過扯淡,如是他就想到了明朝時候的衛所。但還是覺得百戶與千戶之間的差距過大,以至於最初的設計中都在其中加入了壹幢主。這是南北朝時候的官職,李淵的曾祖父李天錫就曾做過北魏的幢主,可將五百人。
  但後來壹想,沒必要如此。單壹的千戶,力量還不至於失控。
  且這般還更有利於千戶對百戶的控制。要知道,這旗主的位置可不是終身制,更不是世襲罔替的。陸謙才不會給他們尾大不掉的機會,這點上他早就想到了。
  是以,壹個萬戶他只編入五千人,就是因為壹萬人太過巨大龐大了。
  “九為極數,本王就用八,以後將有八旗,分以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為名。”陸謙會給各旗提供最初的軍備物質,可想要更多更好的,那就只能去戰場拼搏。那軍功積分,拿錢財來換取軍備。
  “八旗皆為本王奴仆。各旗以軍治民,下級務必服從上級,喝罵打罵,生殺奪予,皆是上意。每有戰獲,本王取三成。而各旗之民,每在戰場上立下功勛者,亦受獎與漢兵同等。”
  “能立下十功者,可出旗賜漢姓,此即是擡舉。從此以後便為華夏子民,再非奴才,早前的舊事就若這流逝的時光,壹去而不返也。”
  “彼輩人亦可繼續在旗內任職,以千戶為頂點。但事隨時遷,職位不同,出旗之限亦有不同。再上者壹旗之主也,必十年挪其位。時間壹到,賜國姓,敘功論賞封爵。”那每旗之旗主則就是由各千戶之中選拔。可以說,這般每旗的千戶地位皆會大增,亦是增大了旗主對屬下的全盤掌控。
  這八旗制度雖是草創,看似簡陋,實則卻也環環相扣。畢竟有著正史中的八旗作參照。
  而有“敘功論賞”這條紅線逼著,任哪壹任旗主,恐都不會自甘墮落,默默無為。可他們的功勞都是在戰場上拼殺得來的,只要拼殺就要有傷亡,旗主‘窮兵黷武’,那最遭殃的只能是旗民。而這兩者間的關系真的就還能如魚得水嗎?
  十年的時間,在各大千戶都知曉的‘十年’時間的期限裏,便是有天縱之才,恐也只能把壹旗人心聚攏在手中。而八旗互不隸屬,只憑壹旗之力,如何敢違背大勢?
  陸謙可不會從八旗旗主中擇人統帥八旗上戰場,他會設立壹位置,就好比草原總督壹類,由他統帥八旗。而這個人壹定要是漢人!
  “諸卿以為,本王這般設計如何?”
  陸謙向坐下的文武重臣們詢問。後者壹個個面面相覷,沒有人能想到他竟然設計出了這樣壹龐然大物,這麽壹套相對縝密的制度。
  北方大草原上的遊牧民族是數以百萬計算,在座的都不是李逵那般的莽夫,自然知道北地的遊牧民族對於中原的威脅,可歷朝歷代最是強盛時候亦難把他們殺得幹凈的。陸謙這般的設計,可以確切收攏到的實則也就是幾十萬人,只是其中的壹小部分,但是卻能起到“以夷制夷”的效果。
  “本王不可能對北地斬盡殺絕,也做不到這般。只能是駕馭壹部,叫他們自相殘殺。”這實質上就是消耗草原遊牧民族的元氣,也是壹種更紅果果的交易。殺得越狠越多功勞越大,對於八旗旗主而言,對於那些上層人物來,不管是名爵還是利益,那可都是顯而易見的。
  只是要他們在享福的時候換壹個身份,變成漢人罷了。
  “大王英明,明見萬裏,臣等萬不及也。只是此法雖發前人所未發,可據臣看,卻還有壹未名之處。這八旗兵馬廝殺,必然有折損,折損之兵額,將作何補充?入旗之民又將作何補充?”宗澤與聞煥章等人彼此交換著眼神。聞煥章第壹個起身言道。
  陸謙對此自然有考量,想那正史上的八旗兵,入關之處時候還兇猛如虎。那滿清雖叫人反感,但事實也不容詆毀。八旗兵丁在初時還是很能戰能打的。可看看日後……
  廢掉的八旗兵之戰力,直叫人啼笑皆非。
  他可不想看到八旗墜落的壹日,陸謙還指望著八旗能作為壹把刀,為他開辟出壹大場面來呢。日後經營草原,打通中亞,甚至是那更西之處,都少不了八旗。這些人若是廢了,就不好玩了。
  陸謙想要豢養的是壹頭猛犬,可不是壹只京巴。
  故而這戰力如何保持,那確實是壹關鍵問題。內中就自也包括兵力補充。
  “體格健壯,善弓馬者當先。”畢竟這八旗主力是騎兵。但陸謙他不準備建立預備役,且把契丹等外族人的入旗的演武考核,交為兵部把持。至於旗民中的絕戶者該當如何處置,那就按照草原民族的習俗。
  再壹個,旗中的丁壯如何成為旗兵,那就是各旗的自家事了。只不過在本旗實是人丁稀少的情況下,各旗旗主也有權上書兵部,招募旗民。
  人丁稀少,那就是戰鬥力下降麽。這個與旗主的利益功勛是休戚相關的。但外來戶的盡數也會影響到旗主對本旗的控制。是以,這個決定權就把握在他們自己的手中。
  也所以說,各旗戰力下降的問題,那是旗主們要考慮的事情,他們的戰鬥力與他們的收獲是休戚相關的,想要過的富裕,就只能在戰場上建立功勛。那戰鬥力若是不停地下降,他們自然就無法建功,餓死也怪不得別人。
  總之這八旗就會成為梁山軍的壹把尖刀。
  場上的壹幹文武依舊在消化著陸謙的這番話,必須說陸大王放出的這個大招,前前後後思量的很是周全。就現在的情況看,這位爺這般打算顯然是在為日後做準備,就目前說來倒也不差。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