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孤獨麥客

歷史軍事

“哚!”壹枝羽箭破空飛來,釘在盧懷忠高舉著的牛皮圓盾上。
箭矢的力量很大,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七十三章 收獲

晚唐浮生 by 孤獨麥客

2024-6-22 09:56

  要說出使見聞了,張永自然當仁不讓。
  王黑子雖然躍躍欲試,但他口拙,也不知道聖人最關心什麽,哪些該說,哪些不該說,猶豫了壹下之後,便讓張永搶了先。
  “陛下,臣等至巴格達之時,曾遣人至壹宮殿,曰‘智慧宮’,索要書籍。”張永說道。
  “可是被拒了?”邵樹德問道。
  “是。”張永說道:“大食傲慢無禮,不識大夏天威,蠻橫……”
  “行了,別扯這些。”邵樹德打斷了他,道:“說重點。”
  “是。”張永壹個激靈,立刻省下了那些口水話,直接說道:“後求見宮廷官員,也未見到說話算數的。”
  “沒考慮使錢嗎?”邵樹德問道。
  張永微微有些驚訝,作為大朝天子,今上還真是務實,壹點不覺得花錢賄賂有失顏面。
  他說道:“花了不少錢,但多是收錢不辦事的。”
  邵樹德哈哈大笑。
  張永有些慚愧。出使的三條船,路上損失了兩艘,最後壹艘也在進港前觸礁擱淺,後沈沒,雖然搶回了很大壹部分物資,但損失仍然不小。也就是說,他們能動用的資金其實很有限,若非那些瓷器、絹帛、工藝品、茶葉賣了個不錯的價錢,簡直寸步難行。
  “出門在外,很正常。”邵樹德說道:“大食亦是大國,富甲壹方,態度倨傲是很正常的。前唐之時就有大食使者入長安,雖然史書上都喜歡說他們是來入貢的,但那是真的嗎?未必。甚至於,就連日本都不是來入貢的啊。在他們自己看來,完全是平等交往。妳們在巴格達的遭遇,屬實尋常,朕很清楚。”
  張永心下感動,遇到壹個通情達理的天子,何其難也。
  這壹趟出使,確實也很開闊眼界,至少知道了外人對大夏的看法。不然的話,在家中讀書,讀到的盡是本國人寫的東西,認知有些偏頗。對照起來看,就很有意思了。
  原來,大夏並不是唯壹的天朝上國。
  原來,世上居然有那麽多國家、那麽多部族。
  原來,世上有那麽多奇妙的東西,外國也有心靈手巧的工匠,也有不朽的藝術。
  原來,對同樣壹件事,不同的人居然有不同的看法,仔細想想,也未嘗沒有道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以前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張永自認為有深刻的理解了。但出去五年之後,他的理解更加深刻,進入到了壹個很深的層次。
  堅持對外交流是有用的,而且有大用。
  “陛下,臣等在巴格達四處找人,最後終於傳至大維齊耳中,他下令智慧宮揀選書籍五百本,贈予我等。”張永繼續說道。
  “這五百本書,是抄錄的嗎?可有訛誤?”邵樹德問道。
  “並非抄錄。”張永解釋道:“智慧宮內有印書局,直接印刷了五百本書交予我等。”
  邵樹德點了點頭。
  看來,巴格達的印刷業應該很不錯。想來也是了,智慧宮本來就是壹個翻譯、收藏書籍的地方,有時候也向大食各地派發書籍,沒有成規模的印刷業是不可能的,光靠抄錄得累死。
  說起來,人家贈送五百本書,可能也就是隨手為之,甚至大食轄下某個藩鎮——如薩曼波斯——去求取書籍,得到的都不止五百本。
  想到此處,邵樹德也不得不承認,大食確實很傲慢啊!
  但人家就是這麽做了,妳也不可能去打的,能咋地?更何況,說不定在巴格達權貴們的眼裏,他們那個國家也是天朝上國、四方來朝呢。
  簡而言之壹句話,人家沒有巴結妳的義務。
  “後來,我等又在巴格達找了很多書店,四處搜羅書籍,買了千余本。也看不太懂,先買了再說,慢慢找人翻譯,至今尚未翻譯完畢。”張永又道。
  他知道聖人最關心書籍,於是首先挑的就是這個來說。
  “壹千五百本書,不錯了,多是哪方面的?”邵樹德問道。
  “天文、地理、航海、數學、建築、樂舞無所不包,就連大食語、波斯語、突厥語詞典都各買了壹本。”張永說道。
  “很不錯。”邵樹德贊道。
  張永聽了喜上眉梢。
  聖人先贊“不錯”,再贊“很不錯”,他就知道,這次做對了,此刻已是龍顏大悅。
  “王卿有什麽要說的?”邵樹德看向王黑子,問道。
  “那詞典是臨走前,我讓人買的。”王黑子覺得話都讓張永說完了,心中不忿,於是說道:“離開巴格達之前,我使了錢,讓他們的人帶我們去天文臺轉了轉。”
  邵樹德又笑。這家夥,情商忽高忽低,讓人忍俊不禁。
  “天文臺怎麽樣?”他問道。
  “不太懂。”王黑子說道:“不過,我覺得很有用,可以用來航海。天文臺還有壹種很大的物事,他們叫做‘四分儀’,太大了,沒法裝船上,於是我又使錢,讓人畫了壹幅圖,回來可以找人制作。”
  說到這裏,他微微有些得意。
  “哦?四分儀?”邵樹德眼神壹凝。
  聽這名字,可能與六分儀這種航海定位利器有關,於是有了興趣,立刻說道:“即刻進獻少府。”
  “遵命。”王黑子大聲道,頓了頓後,又說道:“陛下,臣還抄了壹份星圖。”
  “何為星圖?”
  “便是天上星宿分布之圖。”王黑子說道:“智慧宮天文臺常年觀測成果。臣與不知與欽天監觀測之星宿有何不同,於是便抄錄了下來,或可取長補短,互相印證。”
  “好!”邵樹德的聲音也提高了不少,笑道。
  星圖是航海必備之物。茫茫大海之上,只能靠星宿辨位,因此這玩意的準確與否是非常重要的。阿拉伯人在北半球大部分海域航行,到處做買賣,無論是西歐、東非、印度、東南亞還是中日朝,他們都去,很少出現問題。
  由此可見,他們的星圖是十分準確的,這或許是他們敢於跨大洋航海的重要原因。
  反觀中國,從明州出發前往日本的商船,被大風壹吹,直接去了朝鮮,邵樹德都不想說什麽,在沒有陸地參照物的情況下,壹旦進入深海,中途重新定位、調整的能力太差了。
  即便有船只能去大食,也是沿著近海航行,靠海岸定位,但阿拉伯人敢直接跨洋,橫穿整個深海,走捷徑。
  這個技術水平的差距,不是壹般大。
  “陛下。”王黑子又道:“光有星圖還沒用,臣又從大食買了壹些小器件,此刻還在路上,都是用來測量星宿的。”
  邵樹德有些好奇地點了點頭,有些期待。
  大海定位,在六分儀出現之前,有四分儀或者叫象限儀。此物由阿拉伯航海家發明,後來傳至歐洲。大航海時代之前,歐洲人將其小型化,哥倫布當時就用此物在大海上定位。
  而在四分儀之前,其實還有很多測量工具,都是阿拉伯航海家慢慢發明,並在幾百年的時間裏壹步步改進的。
  比如至晚在明朝發明的牽星板,阿拉伯此時就有了,且已經用了很久,對照星圖、海圖,可粗略定位,但不準確。
  後來,阿拉伯人又發明了十字測天儀,比牽星板更準確,改進巨大,此時已經有了雛形,算是牽星板的升級版。
  航海儀器,不是壹蹴而就的。都是在幾百年甚至千余年的時間裏壹步步完善,叠代改進,需要配合天文、數學、地理等學科的進步,並不簡單。
  如果王黑子能買回這些儀器,那真的幫助巨大。
  他已經受夠了那些只會沿近海航行的船長們。
  前次見到張二狗,那廝出庫頁島後,就沿著千島群島島鏈向東北走,因為容易定位,並未敢進入波濤洶湧、茫無邊際的深海。
  其實,沿著千島群島、阿留申群島航行固然容易,可借助洋流,定位也方便,不易迷航,但那並不是北太平洋暖流的核心區域,航速快不起來。
  如果敢橫穿深海,洋流、西風加起來,能夠穩定提供的航速絕對在四節以上,六到八節也不是不可能。
  但張二狗終究不敢這麽做,他害怕迷航。
  邵樹德覺得,現在他努力補全了數學方面的短板,今後可批量培養數學人才,屆時或有壹部分可投入到航海方面,這些儀器就能用上了。
  是的,真正的航海需要專業知識,即便有各種儀器輔助,那也是需要計算的。大航海時代,即便是海盜,船上總有壹兩個人,能夠使用類似六分儀之類的儀器測量,然後在紙上進行計算。
  經驗,不靠譜。
  測量加計算,靠譜。
  邵樹德在登州巡視時,就召見了平海軍軍官,問其如何航海。
  平海軍當然也有觀星之類的小儀器,雖然不如阿拉伯人的先進,但確實可以勉強使用。結果人家就是這麽觀測壹下,然後依靠經驗判斷。
  沒有任何數學計算……
  這誤差不大就有鬼了!
  這還是平海軍,如果是民間商人,水平參差不齊,只會更加慘不忍睹。
  數學,是被所有穿越者嚴重低估的壹門學科。
  沒有數學,航海不可能專業得起來,只能碰運氣、靠經驗。但有經驗的又有幾人呢?是否每艘船上都能配備經驗豐富的“高手”?顯然不可能。
  或許,這就是唐代前往日本的船只迷航、沈沒比例高得離譜的重要原因——從明州、揚州去日本,很顯然要進入深海,不再是近岸航行了。
  “王卿帶回之物,非常寶貴。”邵樹德說道:“這些東西,大食人也敝帚自珍,如果不是去了壹趟巴士拉,怕是不容易弄到,有心了。”
  “此皆仰賴陛下洪福。”王黑子高興地說道。
  張永忍不住看了他壹眼。
  他是怎麽也沒想到,牢牢被他掌握主動權的對話,後半程居然讓王黑子搶了風頭。
  “妳的功勞就是妳的功勞。”邵樹德笑道:“飲茶吧。”
  三人默默喝茶,壹時間沈寂了下來。
  “喝完這盞茶,再與朕講講大食內情,這關系到西域,朕很感興趣。”邵樹德放下茶碗,說道。
  張永精神壹振,這是他擅長的,主動權又回來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