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挫敗
大楚懷王 by 臘月青梅子
2019-5-21 20:10
另壹邊。
四國高調宣布與秦國講和,並且正式宣言幹涉齊國伐燕之事。
消息傳到齊燕兩國,頓時有人歡喜有人愁。
齊國臨淄。
齊王面無表情的看著齊相儲子,眼神中帶著壹縷散不去的陰沈。
儲子雖然面色如常,但是緊閉的眼睛,同樣也顯示出內心的波瀾。
大殿中彌漫壹股壓抑的氣氛。
良久,儲子睜開眼睛,拱手道:“大王,事已至此,不若收手吧。”
“收手?”齊王語氣中帶著濃濃的不甘。
“相國,我們精心布局這麽長時間,到了現在這壹舉解決燕國問題的時候,竟然出現未竟全功的情況,寡人實在是心憂不甘。”
說著,齊王嘆氣道:“可惜了,如果秦國在膚施城失守後,能夠在堅守上郡壹月,那麽事情就圓滿了。”
“人生之事,哪能事事十全十美!”儲子搖頭道:“大王,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如今我們已經與趙魏兩國結盟,這就是最重要的收獲,至於燕國,實力弱小,對於我們齊國來說根本無足輕重。若是因為燕國,重新導致齊國與三晉反目,這就是因小失大了。”
齊王聞言長嘆壹聲:“也罷,那麽這次就放燕國壹馬。但是,燕國入侵齊國盟友中山國的事情,同樣也不能就這麽算了,尤其是被困中山的燕軍,寡人絕不會讓他們完好無損的返回燕國。”
說著,齊王下令道:“傳令,派出使者前往中山國,告訴中山王,放心去打,壹旦有事齊國為他撐腰。”
“還有,派出使者前去魏趙兩國,邀請趙王魏王會盟。”
“諾。”
洛邑。
四國會盟結束以後,四國之君就此分道揚鑣。
熊槐先從蒲陽接回了元氣大傷的公孫衍,然後返回洛邑靜觀北方的局勢變化。
抵達洛邑的數日之後,陳軫得到了從齊國傳回的消息。
“齊王願意接受各國好意,並正式下令從燕國撤軍!”
“齊王離開臨淄,邀請趙魏兩國之君在邯鄲壹會?”
熊槐得到消息頓時壹皺眉,向陳軫問道:“齊王又邀請趙王魏王會盟,賢卿可查明這次是為了何事?”
陳軫搖了搖頭:“具體事情未知,但是應該還是與燕國之事有關。”
“據探子來報,齊國雖然撤軍,但是中山國並沒有讓出道路,燕軍依舊被困中山,此時已經斷糧在即。”
熊槐沈默了壹下,問道:“現在燕王還在陽城?”
陳軫點頭道:“正是如此。”
熊槐聞言輕松的笑道:“只要齊國不出兵攻打燕國,那麽憑燕國的實力,救出被困燕軍並不是壹件難事。更何況,燕王現在就在陽城,救援燕軍易如反掌。”
頓了頓,熊槐吩咐道:“如今天下的大事已經落幕,寡人再呆在洛邑已經沒有必要了!傳寡人之令,班師回國。”
“傳令給柱國司馬司敗,讓他們也都率軍歸國吧。”
“唯!”
在熊槐返回郢都的期間,遠在北方的中山國與燕國,迎來了壹場大戰。
燕王職在齊軍撤走後,親自率領七萬燕軍前去救援被困的燕軍。
結果,中山軍故意放開壹個缺口,引誘燕軍突圍。
而後,燕軍突圍後,逃出生天的燕軍陣型大亂,遭到中山軍銜尾追殺,燕軍潰敗。
是役,十萬燕軍進入中山國,不到壹月,只剩下五萬出頭的燕軍逃回燕國。
薊都。
燕王職回到燕宮,見到郭隗後,灰心喪氣道:“先生,寡人悔不當初,辜負了百姓群臣的信任,以致如今喪師辱國,其寡人之罪也!”
郭隗安慰道:“大王,大可不必如此,燕國小而齊國大,況且這次是齊國與中山國刻意布局,大敗而歸,非戰之罪也。”
燕王職沮喪的搖了搖頭,頓了頓,從王位上下來,鄭重的走到郭隗身前,彎腰行禮道:“先生,寡人不自量力,意圖挑戰強大的齊國,以致燕國再次遭到齊國的羞辱。可是,齊國毀寡人宗廟的仇恨,刻骨銘心,寡人壹日不敢忘,只是度才量力,不是齊國的對手,如今寡人智窮,請先生不以寡人愚鈍,務必要教寡人。”
郭隗嘆氣道:“大王,齊國強大而燕國弱小,如今大王處處表現出對齊國的仇恨,這怎能不引起齊國的忌憚呢!齊國從燕國撤軍後,不過才短短三年,就再次冒著風險攻入燕國,這正是燕國已經引起了齊國的擔憂啊!”
“況且以弱伐強,難度遠在以強攻弱之上,而昔日強大的齊國在攻打我們燕國之時,尚且布局數年之久,而且還是趁著天下諸國無暇東顧之時。”
“所以,臣以為大王要想報仇雪恨,絕非壹日之功,也不可能壹戰而成。”
“昔日越國攻打已經筋疲力盡的吳國,尚且經過了十年生聚,然後歷經九年,發動了三次大戰,這才滅亡了吳國。”網首發
“所以,臣請大王暫且放下對齊國的仇恨,對內修養生息,編練軍隊,整頓政務,變法圖強以靜待時機。對外與各國交好,尤其是與齊國接壤的趙魏楚三國,壹旦時機成熟,那麽這三國就是燕國攻齊的助力。”
燕王職聞言沈默良久,而後再拜道:“先生,寡人願意舉國累先生。”
郭隗搖頭道:“大王,若是修養生息,老臣還能幫得上忙,可若是編練軍隊,並且變法圖強,這老臣就無能為力了,請大王另擇賢能。”
燕王職壹時陷入為難之中,因為他手中沒有這樣的大能,不然也不會讓郭隗幫忙。
想著,燕王職嘆氣道:“先生,如今寡人招賢數年,為何不見有大賢來投。”
郭隗答道:“大王,臣嘗聞:鳳兮鳳兮,非梧桐不居,賢兮賢兮,非明主不依,故孔子曰: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孔子周遊列國,難道就沒有哪個國君希望孔子能留下來助其壹臂之力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只是孔子認為他們並非自己的明主罷了。”
“所以,大王招賢不僅需要召來人才,更需要運用人才,若是所有來燕國的人才都能人盡其能,那麽天下抑郁不得誌的賢能見此,難道還不主動前來燕國請求大王讓他施展才華嗎?難道大王還擔心大賢不會到來嗎?”
燕王職訕訕道:“先生,可是現在前來燕國的人,大都是壹些在各國犯罪,然後前來燕國避難的囚犯,或是壹些誌大才疏之輩,寡人任用這些人為官,難道不會影響寡人的名氣嗎?”
“當然不會。”郭隗肯定道:“大王,臣聽說,高山不讓杯土故能成其高,大海不避細流故能成其大。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只是用法不同罷了。”
“好勇鬥狠之輩,讓他進入軍中,巧言善辯之人,讓其應對賓客出訪他國,有壹技之長的,就讓他進入百工行業,碌碌無為之人,還可以讓其種田,天下間又有什麽人會真的沒有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