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百六十二章 弒君榜
逐道在諸天 by 新海月1
2022-7-17 14:21
“掌門,東西都到手了。”
九曲劍鐘鎮欣喜的匯報道。
迫於局勢的風雲變化,最近壹段時間嵩山派暫停了私鹽生意,門中的財政壓力壹下子變得嚴峻了起來,現在這壹票來得恰逢其時。
左冷禪微微壹笑道:“先不要急著出手,等風頭過了之後再說。這種事情畢竟上不了臺面,要是讓那幫禿驢抓到把柄會非常被動。”
生活最容易改變人,被帶到溝裏的左大掌門,已經完全收斂住了鋒芒,變得謹小慎微了起來。
不過越是如此,嵩山派就越被少林寺忌憚。要不是現在五嶽劍派勢大,嵩山派早就沒好日子過了。
鐘鎮:“掌門,妳讓盯的幾家,我們也逐漸摸清了情況。其中陳家、姚家,自從被東方不敗禍害後,家族實力就大幅度萎縮。
不過他們在官面上的力量仍然不弱,如果直接對他們下手,恐怕會引來朝廷的介入。”
這種擔心可不是多余的。涉及到自家安危,朝中文武百官的立場都是壹致的。
除非是蜀中世家那種被九派聯盟抓住了證據,否則對官員家族出手,朝廷必然會介入。
破壞了遊戲規則,還活得很滋潤的,普天之下也就壹個東方不敗。
以嵩山派的體格這麽囂張,不被人立即搞死,也要落得個半身不遂。
“我們壹家吃不下,就找人聯手。派人和四派溝通,先天傳承誰都不會嫌多。
尤其是衡山派和恒山派,他們可是連絕頂傳承都不全,這樣的機會相信他們不會放過。
泰山派看似底蘊不淺,可是天門道人到現在還卡在壹流巔峰,搞不好他們的傳承也出了問題。
華山派有先天宗師坐鎮,或許看不上功法。可兩家畢竟上傳承上千年的家族,總會留下壹些寶貝。
我們四派壹起遊說,李盟主應該不會阻攔。
合我五嶽之力,就算是事情暴露,也能夠找壹個借口應付過去。”
江湖中實力為尊,放眼天下同樣也是如此。世家大族的人脈關系網再廣,也免不了人走茶涼。
真要是被滅了門,往日裏的親朋好友最多感慨幾句,真要讓他們出手幫忙報仇,先得利益到位才行。
……
磨刀霍霍的不光是嵩山派,自從東方不敗戳破世家大族的虎皮之後,江湖中人對他們的忌憚之心就大減。
富豪榜的出現,更是將他們推到了風頭浪尖。現在發生了弒君案,大家動手的理由又多了壹個。
眼下差得只是壹個出頭鳥,壹旦開了先例,沒落的世家大族必然招致滅門之禍。
覺察到危險的老狐貍們,已經開始準備後路。對皇帝出手,實際上就是他們的壹次反擊。
除了剪除熊孩子的威脅外,也不乏向江湖大勢力示威的意思。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為了掌控朝堂,利用朝廷的力量幫他們度過危機。
不管怎麽說,大明王朝依舊是天下最強大的勢力,不是任何壹家江湖勢力能比的。
壹旦世家大族把控朝政,天下局勢穩定了下來,各派再想要動手就必須三思而後行了。
……
少室山
方生神色凝重地說道:“方丈師兄,袁家、楊家、竇家、羅家……都派人送來了厚禮。
希望我們看在天下蒼生的份兒上,能夠出面組織壹次武林大會,以平息現在江湖和世家大族之間的矛盾。”
看得出來,世家大族現在是後悔了。要早知道朱厚照那麽會玩兒,打死他們也不會選擇和朝廷壹起對幾大聯盟首腦實施斬首戰術。
唯壹值得慶幸的是他們只是對下五盟動了手,沒有招惹上面得五個大佬,否則現在連談都沒有機會。
“阿彌陀佛!”
方正搖了搖頭:“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苦主手中證據俱全,我們憑什麽讓他們放棄復仇?
現在又發生了刺君案,這幫世家大族實在是太過囂張,他們或許是忘了門閥時代已經結束。
別看現在他們操縱文官集團掌控了朝堂,可出了這次的事,往後還有皇帝敢信任他們麽?
現在就看今上能否逃過壹劫。壹旦皇帝斃命,華山派那位必然會采取行動。
畢竟,最近這些年朱厚照可是對華山派親厚有佳。
雖然有算計成份,可是皇帝遇刺身亡,作為護國真人豈能沒有表示?
何況朝堂也並不是世家大族的壹言堂,被排擠到權力邊緣的皇室宗親、勛貴集團、以及人心惶惶的宦官集團,現在都在等待壹個重回權力中心的機會。
或許他們已經聯系上了,現在就等著皇帝斃命,好以此為由對文官集團發起清算。
把東西退還給他們吧,這潭深不見底的渾水,我少林寺摻合不起!”
在內心深處,方正早就罵開了。世家大族早不行動,晚不行動,偏偏在少林準備搞事情的時候弒君。
現在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弒君案身上,誰還有心思關心富豪榜後面的人選啊?
搞得方正拉道門下水的計劃,還沒有來得及開始,就已經提前結束了。
任何事情熱度都有實效性,等弒君案平息之後,天下人都習慣了富豪榜的存在,佛門之富也會深入人心。
有了這個先天認知,往後再想要出去化緣就不是這麽簡單了,簡直就是在斷佛門的財路。
苦果少林寺已經先壹步嘗到了,自從富豪榜曝光之後,江湖中人就對“佛度有緣人”進行了重新解讀。
往日裏收壓江洋大盜的豐功偉績,現在也變成少林寺貪圖財貨,故意包庇這些窮兇極惡之徒。
這樣的說法,還非常有市場,傳言那是有鼻子有眼。
畢竟少林寺門下有這麽多產業,不是壹句簡單的信徒捐獻就能夠解釋清楚的,不讓人想歪都難。
自顧尚且不暇,方正怎麽可能將寶貴的人脈資源,花在平息江湖和世家大族的紛爭中呢?
就在世家大族努力公關之時,弒君案的內幕終於還是暴露了出去。毫無疑問,又是江湖百曉生幹得好事。
刷新世人三觀的“陰謀榜”突然問世,雖然榜單上僅僅只有十個名額,可是各個份量十足。
這壹波和江湖各派都沒有關系,論起玩弄陰謀手段,江湖各派都不是世家大族對手。
榜單前十,清壹色的世家大族,上榜理由卻是各個都令人觸目驚心。
第壹名、山東孔家。
上榜理由:李代桃僵,冒充聖人後裔,篡奪聖人萬世遺澤。盡攬千年富貴,享盡人間富貴。
評價:陰謀詭計之巔峰。
不管其他人信不信,反正南孔壹脈第壹時間進行了響應,指責“衍聖公壹脈”篡奪孔家正統之位,行千古陰謀之事。
甚至他們還拿出了壹個令天下人無法反駁的理由:空有聖人後裔之名,卻無聖人之德行。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衍聖公壹脈黑歷史太多,沒有繼承聖人德行之輩,自然不是大家心目中的聖人後裔。讀書人都動搖了,更不用說江湖中人。
第二名、河內司馬家。
上榜理由:弒君奪位,締造五胡亂華罪魁禍首。先後參與弒君行動十三次,主導弒君行動三次。
評價:皇帝殺手,亂天下之魁首。
不開玩笑,在榜單之外還有壹份詳細列表,在史書都能夠對應上。
甭管是不是河內司馬家的人,反正只要有姓司馬的人參與,都給算在了他們頭上。
世家大族分支無數,估計司馬家自己都搞不清楚,參與這些弒君案的家夥,究竟是不是自家老祖宗。
憑借榜單上的內容,河內司馬世家這次就算是不被滅門,估摸著今後在朝堂中也是前途無“亮”。
第三名、汝南袁家。
上榜理由:開世家門閥禍亂天下之先河,覆滅大漢帝國之先鋒。先後參與弒君行動九次,主導弒君行動兩次。
評價:王朝覆滅者。
備註:已換馬甲為蘇州袁氏,疑似本次京城刺君案策劃者。坐擁鹽丁八千,壹朝令下可聚十萬兵。
蘇州袁家是否出自汝南袁氏不重要,關鍵是坐擁八千鹽丁,壹朝可聚十萬兵,卻是被實錘了。
莫說是普通人,就連世家大族內部也驚恐萬分,很多人都懷疑自家被人利用了。
這次刺君案可是袁家主導的,以袁家手中的實力壹旦起兵造反,東南半壁都會震動,搞不好又是天下變色。
有前科的家族,總是更能夠令人警惕。尚未準備好迎接亂世的世家大族,此刻紛紛問候袁家祖宗十八代。
……
隨著十大世家的上榜,世家大族的光輝形象,全部被拉了下來。談起祖宗的顯赫功績,大家的第壹反應就是——弒君。
除了榜首的衍聖公壹脈靠投機取巧奪取富豪,實力比較水外,剩下的都是硬核世家大族,各家祖上都有豐富的殺皇帝經驗。
原本紛亂的天下局勢,再次被推到了風頭浪尖。不等內閣做出反應,朱厚照身亡的消息又傳了出去。
伴隨著皇帝身亡,還有壹個重磅消息:內閣阻止禦醫替皇帝治傷。
從皇帝被送回皇宮後,內閣不僅禁止京城名醫入宮救治,還拖延了足足六個時辰,才允許太醫院的人進入皇宮。
原本匯聚天下人望的內閣諸“賢”,瞬間變成了人人喊打的亂臣賊子。
“六個時辰”,稍微富裕的人家身患重病,都不會拖延這麽長時間,何況還是壹國之君。
無論如何粉飾,都掩飾不了內閣在此次刺君案中慘遭的不光彩角色。史書可以修改,可是今人卻騙不過去。
消息都泄露了出去,這個時候就算是殺人滅口,都已經來不及了。
皇宮中,楊廷和面如死灰的主持著大局。他做夢也沒有想到,原本已經表示臣服的宦官集團,轉手就擺了他們壹道。
當時為了封鎖消息,內閣確實下令封鎖了皇宮,可他們並不知道宮中值守禦醫全部領了盒飯。
當時局勢混亂,文武百官亂作壹團,大家都忙著爭權奪利,壓根兒就沒有想起床榻上的皇帝。
等權力鬥爭結束,將閹黨壹脈的力量清理出權力中心,時間已經過去了。
要不然以內閣眾人的政治智慧,就算是再怎麽想要幹掉正德,也不會幹出這麽授人以柄的事。
可惜現實沒有如果,不等他們采取補救行動,宦官壹脈已經發動自己的力量將消息捅了出去。
這壹波可謂是核打擊,不管因為什麽樣的原因,內閣現在都必須要為朱厚照之死負責。
結合之前內閣偽造聖旨,調開城中兵馬,為刺客創造作案時機的傳言。現在在天下人眼中,內閣眾人頭頂上都寫著“亂臣賊子”。
即便是文官集團內部,現在也發生了分化。對大多數官員來說,討厭皇帝是壹回事,動手弄死皇帝又是壹回事。
在大家所學的聖賢書,什麽都有提到,就是沒有交過他們要弒君。
朱厚照該死麽?
在百分之九十九的文官看來,這樣的無賴皇帝最好是早死早超生。可是盼著皇帝死,不等於大家就能夠接受弒君了。
大明養士這麽多年,也不是完全沒有忠臣。此刻楊廷和就感受到了壓力,百官異樣的眼神令他毛骨悚然。
今天的事情,要是處理不好。搞不他這位“天下表率”的文官楷模,就要頂著“亂臣賊子”的罵名遺臭萬年。
唯壹值得欣慰的是朱厚照無子,否則新帝壹旦繼位,他們這些頂著“弒君犯”名頭家夥,壹個也甭想跑掉。
到了現在這壹步,唯有挑選壹個對朱厚照深惡痛絕,並且繼位希望渺茫的家夥上位,他們才能夠靠擁立之功逃過壹劫。
至於朱厚照的身後名,只能說抱歉了。為了自家的身家性命,大家只能拼命抹黑,以便向新帝邀功。
迎接著眾人異樣的目光,楊廷和強自鎮定地說道:“國不可壹日無君。先帝無子,為了避免朝野動蕩,我們必須要盡快擁立新君,早立朝綱、以正視聽!”
話音剛落,下面壹白發老者就站了出來,陰陽怪氣地說道:“不知道這個新君是誰,莫非是妳楊廷和,楊閣老?”
窗戶紙被捅破了,所有人都知道今天的朝堂之上又要死人了,搞不好還會血流成河。
迎接著老者殺人的目光,楊廷和暗自發苦。這個天下可不缺沽名釣譽之輩,為了揚名人家連命都可以不要。
就連朱厚照都常常被懟得沒有辦法,只能以不上朝來躲避文官們的唾沫星子,何況是他這個頂弒君嫌疑的首輔。
眼前這老家夥,明顯是做好了血濺朝堂的準備。可是他卻不能讓老者如願,否則“亂臣賊子”的罪名就更洗不清了。
強忍著怒氣,楊廷和沈聲解釋道:“王大人慎言,楊某對大明的忠心日月可鑒、天地可表,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