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選擇文化勝利

江南說書人

歷史軍事

西元1864,崇禎237年,3月。 此時此刻,中華大地上,湘軍合圍南京城,洪秀全重病不起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464章 西安危急

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選擇文化勝利 by 江南說書人

2022-6-5 21:13

  甘陜總督楊嶽斌也是湘軍壹系的。
  他是湘軍水師的締造者之壹,在湘陰、九江、黃州、武昌等剿滅太平軍戰役中戰功赫赫,壹度與曾國藩麾下第壹名將彭玉麟齊名。
  在先後攻克南昌、贛州之後,楊嶽斌收降太平軍殘軍十余萬,受清廷加封太子太保,壹等輕車都尉,並調任甘陜總督。
  毫無疑問,調任壹個水軍猛將去當個吃風喝沙的甘陜總督,上頭是什麽意思,可謂路人皆知。
  無奈當時湘軍老大曾國藩是個“聖人”。
  給他機會他不中用啊!
  彭玉麟和曾國荃都勸不動他去染指神器,更別說是楊嶽斌了。
  兩江總督(曾國藩·湘軍)、江蘇巡撫(李鴻章·淮軍)、江西巡撫(劉坤壹·楚軍)、湖南巡撫(李瀚章·淮軍/王文韶·湘軍)、四川總督(駱秉章·湘軍)、甘陜總督(楊嶽斌·湘軍)、閩浙總督(左宗棠楚軍)……
  在如此大好形勢下,曾國藩卻不肯登高壹呼,反而鉗制友軍,並帶頭裁撤部分湘軍以表清白,可以說是“聖人”名至實歸了。
  這裏頭固然有清廷拉攏分化,以及杏貞權術拉滿的緣故,但後世《辛亥革命軍奉天討滿檄文》中“曾胡左李,以本族之彥,倒行逆施,遂使虜危而復安,久留不去,此實孝孫之已醉,非逆胡之可長也”的評價,可以說是恰如其分的。
  曾聖人如此高風亮節,楊嶽斌也只好把十余萬太平軍降卒全部含淚打包賣給李鴻章,然後帶著心腹兵馬十個水師營前往西安赴任。
  在赴任途中,恰逢僧格林沁戰死,清廷連忙下令外軍進入河南平撚。
  其實當時清廷是不太敢讓兵多將廣,威望中天的曾國藩來的,他們第壹個想到的是李鴻章。
  不過後者直接窩在蘇州稱病拒旨。
  清廷想到的第二個救星也不是曾國藩,而是正是半路上的楊嶽斌。
  楊嶽斌當即表示,自己心系朝廷,僅僅是去河南剿撚怎可安心?
  他奏請解除陜甘總督之職,要帥兵入京勤王,再不濟也要來近畿保我大清太後和皇上二聖平安。
  愛看《三國演義》的杏貞,也不知道在看到這份奏章的時候,有沒有什麽聯想。
  年輕的寡婦太後、幼帝、交橫跋扈的隴涼地方軍事大員……
  這樣絕妙的組合很難讓人不聯想到董卓入京的故事。
  為了不讓夜宿鳳宮、廢立幼帝的事情發生,清廷果斷拒絕了楊嶽斌的好意,命令他安心當自己的甘陜總督,不必掛念二聖,二聖謝謝您老壹家門了。
  後來的歷史也證明了,杏貞的內鬥策略再次大成功。
  楊嶽斌這個水軍大將到了西北面對胡亂確實表現壹般,最後被找了由頭革職降為三品頂戴。
  直到15年之後,中法戰爭爆發,法國海軍於福建沿海逞兇,清廷這才忽然“想起”楊嶽斌擅長水師,要求楊嶽斌“移孝作忠”,幫辦福建軍務,並率十二營赴援臺灣,支援劉銘傳。
  總之,楊嶽斌這位湖南猛男壹生蹉跎,但他對於滿清的忠誠度也很存疑。
  左宗棠也是慧眼識人的帥才,多少也看出了楊嶽斌內心深處和自己壹樣有著那壹份執念。
  是很好的拉攏與合作對象。
  這也是為什麽左宗棠會認為朱富貴西出甘陜天山的聖旨不是亂命,而有壹定可行性的原因。
  否則真是必死之局,就算左宗棠再是如何以民族國家為重,也不可能白白帶人去送死。
  因此,早在入陜之初,左宗棠便令信使前往漢中投石問路。
  但是他等到的不是楊嶽斌方面的邀請,而是漢中知府胡惠林飛馬親至。
  這個久在行伍的漢子此時早就須發全亂,眉毛胡子上全是血跡。
  “左公,救救我嶽父!”
  胡惠林翻身下馬,只說了這壹句話,便昏死過去。
  有些醫術底子的白師傅上前探看,之間胡惠林額頭滾燙,肋間、後背全是深可見骨的刀傷。
  胡惠林的副官哭訴道:“左公,胡人勾連俄夷,陜北淪陷,西安已經危若累卵,總督大人被圍不得脫困,胡大人引兵救援卻被胡人伏擊慘敗,兵馬盡失。
  眼看秦川不保,喪兵失國,胡大人幾欲輕生,被我等救下,恰好此時左公來秦,便拼死趕來,求左公速速發兵,若西安城破,白頭胡兵進城,恐有不忍言之事啊!”
  聞言,左宗棠和趙喜柱都是大驚。
  作為事實上如今的軍長與政委,兩人壹路上已經多次推演西北局勢,但都沒有想到情況已經危及到了這樣的地步。
  細細詢問之下,原來是3月時胡人詐開靈州城門,城內埋伏的胡兵裏應外合,盡屠滿漢。
  湘軍宿將陶茂林、西安將軍都興阿出兵討伐,本以紅衣大炮轟塌靈州城墻,破城在即,卻忽然受到兩支古怪的騎兵上下合擊。
  陶、都兩軍腹背受敵,幾近覆沒,兩個將軍也死在亂軍之中。
  總督楊嶽斌又帥陜安鎮總兵雷正綰、河州鎮總兵曹克忠合計2萬大軍與金積堡對戰胡軍。
  此時才知,那兩支騎兵,其壹為浩罕汗國阿古柏所部中亞騎兵,其二為沙俄哥薩克騎兵。
  與歷史上相比,胡人更早,更深入的獲得了阿古柏與沙俄的支援。
  這不得不說,西北局勢大大超出了大明兵部和大元帥府的預估。
  這主要是情報的匱乏。
  由於語言和民族壁壘,【白色獵犬】暫時對於俄國的情報壹無所知。
  而滿清方面,由於大明的出現以及南方李、左的叛亂,相比歷史上,對於西北地區的情報工作和控制力也變得更加差了。
  可以說,清廷對於保住西域已經沒有什麽興趣了。
  這就讓大明方面對於局勢產生了壹定誤判。
  歷史上,俄國人是在1870年以後才出兵強占伊利的。
  而且俄國人與阿古柏和合作程度也很有限。
  他們甚至出兵滅亡了阿古柏的母國浩罕汗國(大致為今烏茲別克斯坦),並將之吞並。
  不過限制俄國人在西域大規模出兵與清軍作戰的主要原因,還是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相互牽制。
  就好像日本割占遼東半島之後,三國幹涉還遼壹樣,俄國人占據西域同樣受到了巨大的阻力。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