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崛起

終極側位

歷史軍事

徜徉在新天鵝堡之中,欣賞著浮雕和懸掛在墻壁上的油畫。孫宇再壹次有了壹種錯亂的感覺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460章 未來的鋼鐵洪流 2

帝國的崛起 by 終極側位

2019-5-15 13:53

  至於歷史上蘇聯人呢?說實話蘇聯人的態度是比較實用主義的,基本上沒有所謂的突擊炮或者坦克殲擊車的概念,後世軍事網絡上有壹種說法是ISU代表的是坦克殲擊車,SU代表的是突擊炮,實際上這是壹種完全錯誤的理解。所謂的ISU的蘇聯字母開頭是NCY。意思是使用斯大林坦克底盤生產的自行火炮,比如說大家知道ISU122和ISU152都是如此,而所謂的SU的蘇聯字母標識是CY,意思是自行火炮。比如說大家都知道SU100、SU122和SU85什麽的。
  其實想要戳穿這個錯誤理解很容易,比如說SU100是用的是D10T火炮,這明顯是反坦克用的,而ISU152使用的ML20明顯是榴彈炮,他不可能是專用反坦克的啊!而且最顯著的問題是ISU152和SU152的主炮是壹款!那麽好了,問題來了,怎麽可能使用同壹款火炮的兩種車輛分別被稱為突擊炮和坦克殲擊車呢?所以,正確的解釋只能是ISU是使用斯大林坦克底盤的自行火炮,僅此而已!俄國人開始壓根就沒有考慮專門的區分突擊炮和坦克殲擊車......。
  但是實際上,突擊炮和坦克殲擊車還是要區分的,原因很簡單,性價比問題,突擊炮主要用於步兵支援作戰,同時兼顧反坦克任務,所以,它的防禦力要求不用太高,同時火炮應該傾向於更大口徑的榴彈炮,比如說三號突擊炮就有使用105MM榴彈炮的版本。至於說原因嗎?壹方面是加農炮造價更高,重量更大,另外壹方面是壹發105MM榴彈炮的炮彈重量等於兩發75MM榴彈......。
  而且同時因為突擊炮壹般不用承擔專業反裝甲任務,所以裝甲防禦可以適當的削弱壹些,這樣壹來,使用了較輕裝甲和榴彈炮的突擊炮整體重量會降低,從而讓生產成本降下來。其本質就是有壹定防禦力的,可以伴隨步兵前進的直瞄自行火炮。在殺傷步兵和摧毀壹般掩體的時候比同級別的坦克殲擊車或者坦克更加高效。而且備彈量和成本更有優勢!至於說,萬壹遇上敵軍坦克怎麽辦?那只能用破甲彈湊合壹下了唄,反正105MM口徑起跳的火炮,使用破甲彈威力也不至於過於悲催......。
  所以說,總體來說,用於對付步兵和掩體的突擊炮成本和重量不應該過高,低檔的類似三號突擊炮,高檔壹些的可以類比SU122和SU152。
  至於說坦克殲擊車嗎?這個同樣要分檔次的,最低檔的可以類比歷史上的追獵者。這種車輛重量夠小,造價夠低廉,火力也將將夠用。而且最難能可貴的是獲得了較強的正面防禦能力。再加上低矮的外形,讓這款坦克殲擊車在面對絕大部分敵軍坦克突擊的時候都有壹定的優勢。
  至於說類似2戰蘇聯的SU76和德國人的犀牛坦克殲擊車。魯普雷希特是不欣賞的,因為這東西幾乎就是壹個湊合的底盤上面加上壹個敞篷戰鬥部。防禦力太次了。所謂手持利刃身無片甲就是說的這種東西。雖然可能會有成本優勢,但是壹炮掛,甚至彈片都能摧毀那就讓這種所謂的成本優勢大打折扣了。比如說對面的T34-85壹發炮彈命中,追獵者有大概率生還,而敞篷車幾乎就是必掛了。
  而要高檔壹些的坦克殲擊車,則是類似獵豹之類的了,至於說2戰中坦克殲擊車存在必要性很容易就在於,同等底盤情況下,坦克殲擊車壹般可以擁有比坦克更強的直面戰鬥力,比如說更強的火力,或者更大的備彈量什麽的。
  比如說說歷史上的獵豹坦克殲擊車,在和豹子差不多的重量下,火炮提高到了88MML71。遠超豹式坦克的75MML70。而四號坦克坦克殲擊車也使用了75MML70火炮,比四號坦克上的75MML48強了不止壹個檔次!
  而這個位面呢,德國人依然會制造重型坦克殲擊車以便對付對方在歷史上出現的,以及在歷史上沒出現但是未來可能會出現的存在!比如說俄國人的IS2M、IS3和IS4。以及美國人的M26以及各種變種車。這個世界已經被穿越者擾亂了原來的軌跡,後面發展情況如何,誰知道呢?所以必須早作安排!
  當然,88MML71這種對付大傾角裝甲壹般的火炮是不能再用了,威力和超長的生產工時讓這款火炮顯得非常雞肋。105MM甚至更大口徑的火炮才是這款坦克殲擊車需要裝備的。當然,重量必須嚴格限制,可以到50噸,但是絕對不能出現類似虎王和獵虎這種噸位的存在!
  那麽好了,到現在,也許有人說了,未來德國陸軍搞這些東西效果好嗎?歷史上蘇聯可是T34做支柱,美國人是謝爾曼做支柱,不是最終還是推掉了德國人的老虎豹子?數量和生產性壓到壹切啊。
  這個問題怎麽說呢?魯普雷希特只能說,在2戰中進攻型裝甲單位的主力確實是中型坦克。這壹點沒錯。這就好比吃飯時的主食壹樣,沒這東西吃不飽,打那是同樣坦克、突擊炮和坦克殲擊車也是不能少的,這就是各種飯菜。而無論是美國人還是俄國人有壹點選擇的不錯,那就是,他們的中型坦克底盤是選擇30噸級別的!而德國人在這個問題上出現了失誤,德國人選擇的是20+噸的!
  而這個噸位就很尷尬了,太小而無法保證坦克有足夠的性能,而隨後在各種刺激下,德國人放棄了原來的30噸級別坦克研究方案,為了追求性能搞出來壹個虎式坦克,然而太重太難生產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