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天國不太平

三江口水

歷史軍事

馮紹光,壹名畢業六年多的普通化工機械工程師,在壹家大型煉油化工企業工作。面對買不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325章 五金鋪生意火爆

這個天國不太平 by 三江口水

2019-2-13 11:06

?  最終,李仲顯還是買了兩把漏鋤。WwW.⒉他沒有選擇借錢分期支付的方式,老實巴交的他,總覺得欠人家的錢就心裏不踏實。
  而且,分期支付也不是那麽方便,還要有信用的人擔保或者幹脆是有值錢的財物抵押。
  更何況,兒子李龍登記了家庭信息後,他李仲顯便成了“南記五金鋪”的會員客戶,兩把原本要賣6oo文銅錢的漏鋤,他只花了54o文,倒還剩下12個銅錢。
  有了城中的那家鐵匠鋪的對比,李仲顯對這家“南記五金鋪”非常滿意。
  在回去的路上,李仲顯都還在想,不但自己下次再要買什麽鐵器,還到這個南記來,回到村裏,還要跟大夥說說,讓大家都到這家五金鋪來光顧生意。
  打大兒子李龍回家取剩下的那把鋤頭,李仲顯和李海壹人背著壹把新型的漏鋤,徑直來到地裏。
  揮動漏鋤,壹挖地,用手壹拉,果然,很輕松地,半幹的旱土被松動了,而且,被拉動的松土從空缺口出漏出。土地不再沈積板結,蓬松起來,而且,基本上保持原有的不怎麽動。還真是好鋤頭,用來松土最好不過!
  李虎則走累了,偷著懶,坐在地裏摸著火柴盒在聞那股“香”味。畢竟才十三歲,李仲顯也不催他,自己先幹著吧,等大兒子大龍來了,三人壹起幹,到天快黑的時候,應該能鋤上壹畝多地。
  李仲顯繼續揮著鋤頭,賣力的幹著。新買的這個漏鋤,非常省力,他都不能由著平時揮鋤的力氣,有意減少幾分,才不至於挖得太深。
  忙了半個多時辰,壹點都不累。
  這時,兒子李龍拿著家裏的鋤頭,也來地裏了。
  “哇!爹,虎子,妳們鋤地怎麽這麽快啊?都快半畝地了!”剛下地的李龍驚叫道。
  收好火柴,拿著漏鋤也下地的李虎,同樣驚叫起來:“啊,真的鋤了好大壹片地。哥,剛才是爹壹個人鋤的,我還沒下地呢。”
  “啊?爹壹個人鋤的,他怎麽做到的?”李龍更是驚詫起來。
  李仲顯聽到大兒子的驚呼,停下手中揮動的漏鋤,也看向自己剛才鋤的土地:“哇!還真是!才這壹會功夫,就有大概四分多地了?這,會不會哪裏沒鋤到啊?”
  李仲顯仔細看了下鋤過的旱地,很均勻,密密麻麻地泥土折痕,都鋤遍了。這麽說,自己就這麽壹會功夫,還真的鋤了四分地?
  李仲顯懷疑,是這個新式的漏鋤帶來的驚喜。因為省力,每揮動壹下不需要高高地舉起,輕輕壹挖再壹拉就可以了。
  為此,他讓兩個兒子各自站個角落,開始鋤地松土。
  兩人都沒偷懶。
  壹刻鐘後,十六歲的李龍,賣力揮舞著大鐵鋤,氣喘噓噓滿面通紅,額頭全是汗滴,每挖壹鋤,都是費盡力氣。
  李仲顯看了下他挖的地,大概3厘田不到,而且,土地坑坑窪窪,高低不平,甚至,還有些土仍然板結壹塊,沒有松到位。
  而這邊十三歲的李虎,卻只是額頭見汗,稍稍有些氣喘,面色正常,正慢條斯理地繼續鋤著地,看起來,很輕松的模樣。
  但讓李仲顯吃驚的是,年紀和力氣都小的李虎,竟然鋤了5厘地,比李龍還多,並且,鋤的地更平整,松土的折痕更密集均勻。
  不用說,百分之百是因為手中這個漏鋤的原因。李仲顯十分確定。
  看來,自己還真是買了個寶貝啊。
  不再多想,只想早點鋤完地,將這個寶貝漏鋤和那家“南記五金鋪”告訴李劉氏和其他的親戚鄉鄰們去!
  ……….
  第二天壹早,蘄州城南門剛壹開門,便有壹群身上帶著泥土灰塵的鄉民湧了進來,徑直來到“南記五金鋪”。
  “小二,開門了!大夥來買妳家的鋤頭和火柴!”
  “掌櫃的,早點開門啊,我家嫁女兒,還急著要在妳這買兩個搪瓷鐵臉盆呢!”
  ……
  鄉民們七嘴八舌地催著開鋪子,甚至還有人在鋪門上敲起來。
  隨著眾人催促,鋪面門打開,幾名小二出來維持秩序,放進壹百人,門外還站著二百余人排著隊,而且,城門處,還不斷有卷著褲腳滿身泥土的鄉民進來。
  不久,這些鄉民或提著、背著、扛著甚至挑著各式農具、日常鐵制品,笑容滿面地出了城。
  第三天、第四天,同樣如此,前來“南記五金鋪”的鄉民有增無減。
  最後,“南記五金鋪”不得不安排店小二在鋪子外面擺了幾十條長凳供鄉民等候,而“南記五金鋪”也急著催促黃州府境內的總店“糊北丁壹店”催貨,但沒想到,糊北丁壹店回復說,他們自己也是好多貨品早就缺貨了,正急著派人趕往武昌,在催那名為“糊北甲壹店”的糊北總店呢。
  無奈,總店傳來指示:沒有貨品的,可以先讓顧客登記預訂,總店將消息傳到公司,催生產的工廠抓緊貨。
  “南記五金鋪”的店小二忙得不可開交,卻樂在心裏。不過,還有人更樂,卻是城門守兵,短短幾天,城門收入便暴增,每天能收壹二千文銅錢,這可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
  …….
  而此時的桂陽城正和鋼鐵廠旁邊的五金廠內,已經與壹年前,大為不同,廠房內,不知何時,多了二十幾臺機器,在幾臺冒著白煙的蒸汽機帶動下,轟轟轟地開動著,壹片繁忙景象。
  可能是因為機器聲音過於嘈雜,站在機器旁的五金廠廠長宋金生,對跑進來的壹名工人大喊道:“狗子,鋼鐵廠那邊怎麽說?”
  “廠長,鋼鐵廠的副廠長說,沒有庫存的鐵和鋼了。都給我們五金廠了。”
  “什麽!都用光了?那我們五金廠怎麽應付那些五金鋪門店的催貨?想辦法,調集鋼鐵原料來。”宋金生吼道。
  “廠長,那只能從新建的第壹鋼鐵廠那邊調來了。不過,聽說那邊才剛剛開始投產,估計沒多少鋼鐵吧?”
  “那也不管那麽多了!五金制品這麽暢銷,能賺多少銀子?此時難道能因為缺少鋼鐵原料便不生產了麽,那我宋金生怎麽向聖王交代?”宋金生叫得喉嚨都有些嘶啞,但還是繼續吼道:“我現在就派人去稟報聖王,同時聯系兩廣遠洋公司,準備好運鋼鐵的船只,幸好,從韶州到桂陽,路途不是很遠。”
  “不過,如今四汌、安幑、陜粞、江南等幾省的五金銷售也馬上就會鋪開,原本以為擴大了五金廠的規模,將整個正和鋼鐵廠生產出來的鋼鐵,除了少數精鋼用來制造武器外,其余全部用來生產五金件,沒想到還是滿足不了這些五金鋪的貨源。”宋金生自言自語道:“長期運輸鋼鐵不是辦法,而且,這個正和鎮上還是地方太小,周圍全是山,又沒有大型河流,五金廠沒辦法再擴建了。我還是盡早給王府的工務部建議,重新找地方開設家更大的五金廠才行。”
  “嗯,這就去寫信。”宋金生急沖沖地朝廠房外跑去。
  ………
  兩天後的廣州。
  工務部副部長曾玉珩接到了桂陽的五金廠傳來的加急信報,建議盡快在第壹鋼鐵廠的烏石鎮邊上,開設新的五金廠,以應對供不應求的五金件銷售。
  接到信報,曾玉珩不敢怠慢,連忙拿上信報,趕往聖王王府稟報。
  與此同時,南洋公司的總經理伍崇曜也收到“南記五金鋪”的總負責人,掛名為南洋公司敵占區業務主事的職位,實際為警務部副部長的何見機的通知,各省的“南洋五金鋪”總店均出現壹定程度的庫存不足,再過段時間,只怕就要缺貨。
  何見機人在蜀地,委托伍崇曜代他將五金鋪缺貨的信息反饋給工部和聖王,他暫時會讓“南記五金鋪”減緩銷售,但盼著伍崇曜早點幫忙解決五金制品生產不足的問題,不但影響南洋公司的賺錢,更重要的是,怕引起當地百姓不滿,引來滿清官府的關註。
  要知道,何見機本來是警務部的副部長,在聖王讓負責搜集太平天國和滿清統治區的民間情報後,他便向聖王馮雲山主動提出擔任“南洋五金鋪”的總負責人。
  但這只是為了方便完成聖王布置的搜集情報的任務,臨時兼任的工作。但沒想到,聖王居然很認同,並且,給他說了些點子,讓他在南洋公司掛了敵占區業務主事的職位,讓南洋公司對他的五金鋪大力支持,將各地五金鋪業務迅鋪開,業務開辦了起來。
  原本,按照何見機的思路,是在各地開辦個五金鋪,不慍不火地做點生意,借著這個幌子,在當地紮下根來,再以從廣州帶過去的細作,慢慢展和帶領本地細作,收集各類情報。
  他也準備承受五金店的虧損。
  沒想到,主營業務的情報收集還沒好好實施,副業的五金鋪生意卻異常地火爆了起來!甚至,讓聖王馮雲山都種想將他從警務部調至外務部的沖動,讓他專心做生意賺錢。
  讓何見機壹陣無語,他借著蜀地新拓展五金鋪生意的機會,跑到那邊去,離廣州遠遠地。他可不想真的調到外務部去。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